![]()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父母未曾活出的人生,才是对孩子最沉重的负担。”
这句话,道尽了无数亲子关系的症结所在。
很多父母习惯以爱的名义,将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未完成的遗憾,不自觉地投到孩子身上,最终那份爱,变成了束缚彼此的执念。
01
放下“掌控”的执念,看见一个独立的生命。
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却常常忘记,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我们生命的延续或附属品。
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替他做决定。从今天穿什么衣服,到大学选择什么专业,事无巨细。
作家纪伯伦在他的诗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我们总想将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模样,却忽略了他本身就带着独一无二的生命图谱。
他有自己的节奏要遵循,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
放下掌控,不是说我们就放任不管了。
我们要从一个“规划者”的角色,回到一个“陪伴者”的位置。可以引导,但不能包办。
![]()
02
放下“完美”的执念,接纳一个真实的孩子。
我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啊。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永远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份期待的背后,隐藏的或许是我们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和面对社会比较时的不安。
网上一位母亲,她的女儿在绘画上极有天赋,但是数学上却总是表现平平。
她曾一度为此非常焦虑,给女儿报了3个补习班。然而女儿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厌倦数学。
后来这位母亲想通了。她对女儿说:“妈妈知道了,数学可能真的不是你擅长的。算了妈妈以后不逼你了。”
当她放下对“门门优秀”的执念时,女儿脸上重新绽放了笑容。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像接纳花开花落,四季更迭。
允许他有短板,允许他犯错,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
这份接纳,会成为他内心最深处的安全感。
![]()
03
放下“回报”的执念,回归爱的本质。
我们为孩子付出,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心里记下一本账。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至少应该听话一点。”
“我为你牺牲了我的事业,你将来一定要有出息。”
这份夹杂着“期待回报”的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他会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需要他用“优秀”和“顺从”来偿还的。
我特别欣赏一种亲子关系的状态,叫做“不含期待的爱”。
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如此而已。
我为你付出,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是我作为父母的本能,与你无关。
你不必因此而背负任何偿还的压力。
你将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我为你鼓掌。
你将来成为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你健康、善良、快乐,我也同样为你感到骄傲。
当我们将爱,从“交换”的逻辑中解脱出来,回归其最纯粹的本质时,孩子才能真正地,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里,长成他自己最好的样子。
![]()
放下掌控,是为了让他学会独立行走;放下完美,是为了让他接纳真实的自己;放下回报,是为了让爱,成为一份纯粹的礼物,而非沉重的债务。
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或许就是,在不断修正我们自身执念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地,示范给他看,如何成为一个内心丰盈而自由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