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安拍完《饮食男女》,回到家,想跟母亲聊聊电影。
他母亲一边忙着家务,一边淡淡地说:“你那些电影,我看不懂。我只知道你该刮胡子了。”
李安说,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就是家人。
她不跟你谈艺术,不跟你谈理想。她只关心,你这个人过得好不好。
我们总以为,教育是说。
说道理,说对错,说“我都是为你好”。
说到最后,你说得口干舌燥,他听得耳朵起茧。你们之间,只剩下了一片嘈杂的沉默。
后来才明白,最高级的教育,是闭嘴。
![]()
01
你的道理,他都懂。他只是不想听你讲。
别再把孩子当傻子了。
那些你反复念叨的大道理:要努力,要诚实,要善良,这些学校教过,书上看过,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他反感的不是道理本身。
他反感的,是你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那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优越感。
你的每一句“说教”,都在传递一个潜台词:你不行,你错了,你需要被我纠正。
这听起来不是爱,是权力。
我见过一个父亲,他从来不跟儿子讲大道理。
儿子考试考砸了,垂头丧气地回家。这位父亲没有说“早就跟你说了要好好复习”,也没有说“你看隔壁小明又考了第一”。
他只是默默地,给儿子煮了一碗面,加了两个荷包蛋。
然后他坐下来,跟儿子聊起了自己当年,一次搞砸了重要项目的糗事。他讲自己当时有多沮丧,多没脸见人。
儿子听着听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那个瞬间,他需要的不是一个教他怎么做的老师,而是一个能懂他有多难受的同类。
你的示弱,比你所有的道理加起来都有用。
![]()
02
你的话越少,他说得才越多。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大了有心事,宁可跟同学说,也不跟自己说。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跟你说,只会换来一堆评判和建议。
“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
“我早就告诉过你……”
我们太急于给答案了。急到根本没耐心,听完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基本功,叫“倾听”。不是听,是“倾”尽全力地听。不打断,不评价,只是让他说。
把这个方法用在孩子身上,有奇效。
下次,当孩子跟你说起一件烦心事,试试看咬住舌头,只说三个词:
“嗯。”
“后来呢?”
“你的感觉是?”
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什么都没做,只是安静地听着,他自己说着说着,就把事情理顺了,把情绪疏导了,甚至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
因为你闭上了嘴,他就打开了心。
你给他留出的那片沉默,是他最需要的思考和呼吸的空间。
![]()
03
你的行动,才是他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教育,从来不是用嘴做的。
是用你的身体,你的选择,你的生活方式去做的。
你想让他爱读书,最好的办法,不是没收他的手机,逼他去看书。而是你自己先关掉电视,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
你想让他有礼貌,最好的办法,不是天天提醒他“要叫人”。而是让他看见,你是如何尊重楼下的保安,如何跟收银员说“谢谢”。
你想让他不畏惧失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看见,你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时,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如何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敏锐的观察家。
他不会听你怎么说,他只会看你怎么做。
你活成什么样,比你对他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把留给道理的时间,用来拥抱。
把留给说教的时间,用来倾听。
把留给嘴巴的力气,用来行动。
你会发现你安静了,孩子的心反而近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