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扬言征收关税,现关税“生死裁决”在即,特朗普却怂了!
大家好,我是闻叔!美国最高法院11月5日要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输了就得退780亿,而美国在亚洲连签5国军事协议想围堵中国,可这些国家多是拿好处办事,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这套看似严密的“包围棋”,真能困住中国吗?
美国在亚洲的“签单式外交”藏着什么心思?
其实从赫克塞斯这次亚洲行的细节能明显看出,美方的核心目标就是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构建“军事协作圈”。
整个行程里,菲律宾的配合度最高:双方不仅续签《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菲律宾还专门宣布成立“南海特遣部队”。
该部队首批列装的6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均由美国提供,且部队驻地选定在巴拉望岛,这座岛屿距离中国南沙群岛仅300公里,其针对指向不言而喻。
日本则表现得更为主动,日本防务相浜田靖一在与赫克塞斯会谈时明确承诺,将加快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
还同意美国在日本熊本县新增一处海军陆战队基地,按照美军披露的规划,该基地建成后,驻留战机1小时内即可抵达中国东海海域。
相比之下,印度、越南、韩国的态度更偏向“半推半就”:印度虽与美国签署10年防务协议,拿到MQ-9B无人机全套技术,但始终没放弃与俄罗斯的军火合作,要知道印度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武器占比仍超40%。
越南表面同意将美军舰在金兰湾的年停靠次数从8次增至12次,私下却由总理范明政明确表态“不会加入任何军事同盟”。
![]()
韩国则是因特朗普松口“允许自主建造核潜艇”才配合推进合作,可韩国民调显示,超60%民众担心此举会引发东北亚军备竞赛。
若给这些合作的“真心程度”打个分,菲律宾能到9分,日本8分,印度、韩国顶多5-6分,越南则只有4分,说到底,这些国家大多是“拿好处办事”,没谁真愿意替美国当“挡箭牌”。
关税判输要赔780亿?特朗普慌的不只是“退钱”
为什么美国会在关税裁决前夕急于在亚洲铺路?究其根本,11月5日的裁决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堪称“生死关”。
![]()
这次裁决依据的美国《贸易扩张法》第301条款,近40年间仅适用过3次。
1985年用于裁决对日半导体贸易纠纷,1994年关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争议,2019年则涉及移民政策相关贸易限制,而这次针对总统主导的全球关税政策,是近十年美国最高法院首次介入此类决策。
一旦裁定违规,特朗普政府需承担的后果远超“退钱”、
不仅要终止对欧盟、中国、日本等32个国家的对等关税,还得退还2018年至今征收的关税款项,其中仅中国企业缴纳的关税就超320亿美元。
而且这些税款中,机电行业占比35%、轻工行业28%、纺织行业15%,不少中国企业此前因关税增加的生产成本,至今尚未完全消化。
特朗普的慌乱早已通过言行暴露,11月3日,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一篇近800字长文,全文用了17个感叹号,语气急切地称“这是最高法院最关键的决定!赢了,美国会是全球最富、最安全的国家,输了,我们会掉回三流国家,上帝救救美国!”
这种焦虑与2018年他推出关税时的自信形成鲜明反差,当时他在竞选集会上拍着讲台说“关税是美国的利器,我们能轻松赢下所有贸易战”。
更反常的是他拒绝出席11月5日的听证会,理由是“不想让个人热度盖过法案本身”。
可熟悉他的人都清楚,这不符合他的行事逻辑:2020年美国大选争议期间,他曾连续7天出席各州法律听证会;2023年国会审议基建法案时,他还亲自到国会山游说议员。
这次躲着不出席,本质是担心听证会现场出现对其不利的证词,被媒体捕捉到失态画面。
毕竟对特朗普而言,若关税政策“翻车”,不仅会失去“贸易强硬派”标签,还可能影响2024年大选的铁锈地带票仓,要知道俄亥俄州等传统工业区的制造业岗位,不少依赖关税政策保护。
“包围网”实为“破网”?小国不傻,经济才是硬通货
![]()
美国试图通过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构建“围堵网”,但从实际情况看,这张“网”早已布满漏洞,核心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小国深谙“利益平衡”之道,二是中美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绑定早已难以割裂。
越南2024年前9个月对华出口额增长15%,其香蕉、咖啡等农产品80%依赖中国市场,即便拿了美国的军事合作承诺,仍主动与中国签署南海油气合作协议。
2023年中印边境局势紧张时,美国曾提议“借印度领土举行联合军演”,结果印度直接拒绝,这些国家很清楚,一旦卷入中美冲突,损失的只会是自己的利益。
2024年1-9月,中韩双边贸易额达1.2万亿美元,中国仍是韩国第一大出口国,且三星西安工厂承担了三星全球40%的NAND闪存芯片产能,若与中国经济脱钩,三星的芯片产业链将直接断裂。
![]()
印度市场上70%的智能手机、60%的家电来自中国,若断供,印度民众的日常消费成本会大幅上涨。
即便与美国走得最近的菲律宾,2024年前三季度对华出口额也增长了15%,其香蕉出口的80%依赖中国市场,这些数据都说明,经济合作才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压舱石”。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通过区域合作机制筑牢防线,比如在RCEP框架下,中日韩之间的贸易通关效率提升了30%,2023年三国间贸易额增长8%。
中老铁路2024年货运量增长60%,老挝通过这条铁路将木材、水果销往中国,赚取的收益远超美国给的“军事援助”。
美国想让这些国家疏远中国,本质是忽视了“经济利益比军事承诺更实在”的基本逻辑。
美国的“老办法”为何困不住中国?
从关税制裁到同盟围堵,美国这些年遏制中国的思路始终跳不出“单边施压”的老框架,但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当下,这套“老办法”早已行不通。
关税政策本身就是“双刃剑”,美国零售商2023年因关税多支出500亿美元,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剧;而同盟围堵的“武力绑定”,也不符合周边国家的根本利益。
![]()
比如老挝通过中老铁路获得的经济收益,比美国提供的所有“军事援助”加起来还多,韩国若真要建造核潜艇,不仅会引发地区军备竞赛,还可能导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恶化。
11月5日的关税裁决无论结果如何,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早已不是“谁能卡住谁的脖子”,而是“谁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中国没搞“围堵”,却靠经济合作赢得了周边国家的信任;美国费尽心机搞“包围网”,却忽视了各国的利益诉求。
最终可能会发现,即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过关”,美国的亚洲围堵计划也难以为继,若关税政策“翻车”,这套“PlanB”更撑不起遏制中国的野心,毕竟在利益面前,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更没人愿意当别人的“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