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1999年,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成立,旨在通过新闻实践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20多年来,南湖晚报小记者工作伴随着时代的脉搏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8年,“红船少年”品牌正式启动,“红船少年”读嘉号也随之上线。
如何进一步擦亮“红船少年”品牌?昨天下午,嘉兴市“红船少年”品牌建设座谈会在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南区召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市新闻传媒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嘉兴经开区民生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打造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标杆品牌
嘉兴市“红船少年”品牌旨在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以小记者为载体,通过跨部门、多领域、深层次的资源整合与联动,打造区域内响亮、全省知名、全国具有开创性的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标杆品牌。
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等10家单位,组织开展“红船少年说”活动;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关工委等单位,开展“嘉警小记者”“红船少年说法治”等特色活动;与市妇联联合组建“儿童友好观察团”,开设“童声传递”专栏……
“红船少年”品牌启动以来,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市级多个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引领式的实践活动,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完整体系和广泛影响的育人工程。
“南湖晚报小记者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认可度很高!”“小记者的各类活动丰富了育人载体和形式。”……座谈会上,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对南湖晚报小记者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还就嘉兴市“红船少年”品牌建设提出了诸多针对性意见建议。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永强表示,建设好“红船少年”品牌,要坚持守正、创新两项原则,提升品牌“红船味”,使其成为红船少年进阶成长的载体。
随后,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围绕“红船少年”品牌建设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融合更多资源等意见建议。
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杨志勇表示,从南湖晚报小记者到“红船少年”,是品牌的提升。接下来,市新闻传媒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方案,以实现品牌建设目标。
在育人实践中提升“红船味”
“红船少年”品牌不仅是一个活动标签,更是一套完整、创新的育人生态系统。
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潘放梅围绕聚焦关键环节、强化协同配合等提出了意见,“我们要创新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并支持‘红船少年说’、‘未来之星’科学小记者、‘红船少年说法治’、‘红船领航’红色研学计划等重点项目。”
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范国良表示,中心将进一步研究并加强“红船少年”品牌建设顶层设计,同时通过市县联动、部门联动形成建设合力,“我们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人才优势和对外传播优势,服务好‘红船少年’。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注重实践育人,不断丰富‘红船少年’的内涵。”
“要将‘红船少年’品牌建设融入到未来育人实践当中,让我们的孩子既有红色的底色也有时代的亮色,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科学素养。”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武曜云认为,要让“红船少年”品牌变得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需协同参与的体系支撑。她指出,在品牌建设时要读懂红船的厚重、擦亮少年的底色、聚焦品牌的打造,同时做好机制、建设、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