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语小桥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好像总在不知不觉中变着模样。小时候抱着他们的腿撒娇要糖吃。青春期嫌他们唠叨躲进房间。工作后偶尔回家乡做客。等到他们头发花白时。我们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
很多人和父母的关系。大概都会走过这样三步。
![]()
第一个阶段。提款机。
记得上大学那年。室友每个月定时给家里打电话。内容永远是“爸。生活费没了”。后来工作了。朋友买房首付差二十万。父母取出全部积蓄时。他笑嘻嘻说“以后肯定还你们”。那时我们都觉得。父母就像随时能取钱的银行。永远不用担心余额不足。
第二个阶段。陌生人。
三十五岁的小王和我吐槽。现在回父母家吃饭。除了“多吃点”“工作忙不忙”。几乎找不到别的话题。他玩手机。父母看电视。明明坐在一个客厅。却像隔着条看不见的河。上次父亲住院。他请假陪护三天。才发现父亲高血压吃药三年了。而自己居然不知道。
![]()
第三个阶段。累赘。
张阿姨上个月把父亲送进了养老院。八十岁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她又要带孙子又要跑医院。实在撑不住。她说每次离开时。父亲趴在窗口张望的样子。都让她一路哭回家。“我也六十岁了。真的抱不动他了。”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们都在经历。或迟早要经历。
但你知道吗?这三个阶段。其实可以换个方式走过。
第一。不把付出当理所当然。
那台“提款机”里存着的。不是钱。是他们舍不得买新衣服省下的。是他们加班加点熬出来的。李叔的儿子去年创业失败。老人默默拿出养老本。只说了一句:“拿去。爸妈还在呢。”这样的底气。这世上除了父母。还能有谁给你?
![]()
第二。不让距离变成陌生。
所谓的“陌生人”。不过是我们在各自轨道上忙碌太久。忘了怎么靠近。试着每周打个十分钟视频。聊聊小区里的流浪猫。说说今天做的红烧肉。这些琐碎日常。才是重新连接彼此的桥梁。
第三。不用嫌弃代替耐心。
当他们开始忘事、唠叨、走路变慢。请记得——我们学走路时。他们弯着腰扶了我们几百次。现在轮到我们放慢脚步。陪他们走完最后的路。这不是负担。是上天给我们的报恩机会。
![]()
其实啊。父母要的从来不多。
你过年回家。他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你爱吃的。
你发条语音说“天冷加衣”。他们能反复听好几遍。
你在朋友圈晒他们照片。他们偷偷存下来发给老伙计看。
所谓“三不”。不过是:不忘记来处。不忽略当下。不辜负深情。
就像那棵老家门口的大树。我们小时候在树下乘凉。长大后奔向远方。某天回头才发现。它的枝叶不再茂盛。树干布满沧桑。但它依然站在那里。等着我们偶尔回去靠一靠。
![]()
时间是个圆圈。我们如何对待渐渐老去的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孩子将来如何对待我们的预演。
今晚要不要给爸妈发条消息?不用多隆重。就说“今天吃饭时想起你做的糖醋排骨了”。我猜。他们一定会对着手机笑出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