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会议现场,本该是各国代表为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框架据理力争的场合,却被美国官员搅成了一出“流氓外交”闹剧。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罕见用“耍流氓”形容美国行径,连西方媒体都惊掉了下巴。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茶歇间的威胁:美国式“谈判”
“敢支持净零排放?你们国家的货船进美国港口得多交钱!”“官员和家属的赴美签证?小心被卡!”“回国转机过美国?建议换航线!”这不是黑帮电影台词,而是美国官员在茶歇时对非洲、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小国代表的“私下提醒”。一位参会者回忆,那场面像极了纽约街头黑帮片:美国代表团在各个代表团之间来回游说,威胁他们回去向首都汇报:不改立场?后果自负!
![]()
更离谱的是,日本、印尼等国还收到了美国正式外交照会,白纸黑字列着“对等措施”:支持框架?那就加关税、涨港口费、取消船员签证。一位代表表示:美国人把每个国家的软肋都算计好了,威胁具体得令人发指。
二、从支持到反对:美国为何180度转弯?
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框架的逻辑很简单:货轮排放低于阈值,奖励;高于阈值,额外缴费。这个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案,此前得到了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等大多数国家支持,连主要航运公司都点头。产油国如沙特、俄罗斯反对在情理之中,太平洋岛国虽弃权,但也承认现有提案脱碳力度不足。
![]()
真正的变量是美国。上一届美国政府还支持框架,特朗普上台后直接退出谈判。在他眼里,全球气候变暖是“骗局”,甚至是“中国等国搞出的阴谋”。为了阻止公约通过,美国不惜撕下伪装:对支持的国家制裁、加关税;对代表个人恐吓,连转机签证都成了威胁工具。
三、霸凌者的逻辑:拳头大就是理?
美国的流氓手段奏效了。原本被认为会顺利通过的公约,最终既未通过也未否决,而是延后12个月表决。这12个月,真能等来公平结果吗?
第一,全世界都看傻了
美国从“支持”到“威胁”,从“讲理”到“掀桌子”,大国风范碎了一地。以前至少还披着“规则”的外衣,现在直接赤膊上阵。国际社会目瞪口呆:这就是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
第二,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关税问题上,美国何时讲过理?对巴西顺差还加税,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军事威胁,对加拿大、巴拿马领土恫吓——哪次不是“我看不顺眼就动手”?规则?在美国眼里,规则就是“我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第三,出来混,迟早要还
今天美国能威胁小岛国放弃环保,明天就能威胁其他国家放弃主权。当国际秩序变成“谁横谁有理”,最终受伤的是所有依赖规则生存的国家——包括那些现在跟着起哄的,也包括主动献上投名状的。
![]()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霸凌者种下的荆棘,终会绊住自己的脚。国际社会苦美久矣,当规则的基石被一块块抽走,坍塌的将是所有身处其中者的容身之所。
四、规则崩塌:谁的末日?
美国这次耍流氓,暴露的不仅是其外交的粗暴,更是对国际秩序的蔑视。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框架本是各国妥协的产物,美国却为了一己私利,将共识撕得粉碎。
![]()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也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加州山火、得州寒潮、迈阿密海平面上升——这些灾难哪个少了美国的份?但特朗普之流宁愿相信气候变暖是“骗局”,也不愿承认美国的过度排放是罪魁祸首。
五、霸凌能持续多久?
美国的流氓手段或许能暂时阻止公约通过,但能阻止气候危机吗?能阻止全球对公平规则的渴望吗?当国际社会看清美国的真面目,当小国不再畏惧霸凌,当多边主义成为不可逆的潮流,美国的“横”还能横多久?
![]()
历史无数次证明,霸权者终将被时代抛弃。今天的威胁,或许能换来12个月的拖延,但换不来永远的顺从。国际秩序的重建,或许就从这次闹剧后的反思开始。美国,且行且珍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