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面临深度重构压力。世贸组织(WTO)最新报告将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下调至0.5%,凸显出加强国际协作与合作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凝聚合力、把握全球贸易重构发展机遇,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11月5日下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贸易重构与世贸组织改革”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当前贸易动荡局势、全球贸易重构、世贸组织改革等全球经济治理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约翰娜·希尔通过视频表示,多边贸易体制当前面临严峻挑战但仍具韧性。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成员应合作推进改革,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相关性。中国近期宣布在世贸组织当前和未来谈判中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展现出推进改革亟需的魄力担当。
与会嘉宾认为,在全球多边机制缺乏推动动力和机制的情况下,区域构建自由贸易的作用不断强化。商务部原副部长易小准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世贸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现在,WTO正在处于成立70多年来的至暗时刻。
在这种困境之下,世界怎么办?中国怎么办?他认为,在区域层面,作为对全球化逆流的回击,各国可以通过继续推进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来显示仍然要推进贸易自由化,仍然要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他认为这种进展对WTO会是一个很大的鞭策。同时,在国家层面,中国应该勇于担当,要主动对外开放市场来推动多边的共赢和合作,要带头遵守多边规则来赢得各方信任。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教授汪荣明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目前,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缔结了一批水平逐步提升、内涵不断深化的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包括沿“一带一路”形成覆盖亚非拉、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领域、多层次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同时,中国不断推进国内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制度创新,迄今共计推出7批22个自贸试验区,其片区和扩展区覆盖全国2/3省份,遵循“先试点再推广”的基本经验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在外贸外资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国内外规则衔接力度,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议程与制定过程,进而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受者、跟随者转变为制定者、引领者。其中,一个重点工作是做好自贸协定与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围绕多边、区域、双边自贸协定和自贸试验区开展一系列高标准规则对接、高水平制度创新。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代开乐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给予高度评价,他盼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一系列改革成果能尽早在全市得到复制和推广,将吸引外资抓住上海开放新机遇,共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与会嘉宾还普遍期待中国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
本次分论坛由商务部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承办。商务部副部长鄢东出席。
原标题:《全球多边机制缺乏推动动力情况下,区域构建自由贸易的作用不断强化》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吴卫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