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郧西一中40余名高二学生家长反映,学校强制收取7500元“网络授课费”,用于学生通过电视同步观看襄阳四中教师的直播课程。然而,这种“双师班”模式却因无法互动、效果存疑引发争议。目前,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
一、收费疑云:企业收款、分两次支付,家长留凭证
据家长透露,这笔费用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分两次支付,每次3750元(2月和9月各一次),收款方为“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某科技有限公司”。家长提供的转账凭证显示,费用直接流向这家与襄阳四中关联的企业,而非学校账户。有家长质疑:“既然是学校组织的课程,为何由企业收费?是否涉及商业利益输送?”
二、授课模式争议:电视直播单向输出,学生“只能听不能问”
“双师班”的授课形式为:襄阳四中教师授课时,画面通过网络直播传输至郧西一中教室的电视屏幕,学生全程被动观看。一名学生坦言:“老师讲得快,遇到难题没法提问,只能课后找本校老师补课。”本地教师也反馈,网课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存在脱节,常需额外花时间补讲。
三、效果堪忧:“名校光环”下的教育质量落差
尽管打着“共享优质资源”的旗号,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郧西一中同年级设有火箭班、重点班等,而“双师班”学生相当于付费购买了“二手课程”。有教育工作者指出,缺乏互动的直播课违背因材施教原则,“如果只是单向灌输,和看录像有什么区别?”
四、追问:强制收费是否合理?教育公平如何保障?
事件背后折射出更深层问题:
- 1.收费强制性:家长称费用为“学校要求缴纳”,是否变相增加了家庭负担?
- 2.资源嫁接的合理性:简单移植名校课程是否真能提升落后地区教育水平?
- 3.监管缺位:企业介入公立教育收费,流程是否合规?
网友评论摘录
- •“7500元买了个‘电视会员’,还是不能快进的那种!”
- •“教育公平不是让农村孩子花钱看直播,而是真正优化本地师资。”
目前,郧西县教育局已就收费合规性及课程效果展开调查。此事也引发公众思考:在数字化教育浪潮中,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和“商业逐利”侵蚀教育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