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量理工科外逃,66.7%直言:钱没给够,还不尊重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韩国央行11月3日发了份报告,数据挺有意思的,说韩国42.9%的理工科硕博想润,20多岁年轻人里这比例直接飙到72.4%。
过去十年韩国跑了34万理工科人才,其中近10万是硕博里的高端人才,这数量级乍一看不大,但韩国本身也不大。
为啥?
![]()
因为韩国职场有个很诡异的游戏规则。
第一是论资排辈,你拿博士学位,钻研技术,熬到19年才能拿到职业生涯的最高薪水,但海外同行只需要10年。因为韩国企业还特别喜欢按工龄发工资,不看你做出啥成果,只看你熬了几年。
这就导致高学历理工人才在薪酬和晋升上完全没有竞争力。
所以66.7%的受访者直接说,薪资是他们想跑的首要原因,就是钱没给够。
![]()
但还有句话更诛心。
韩国央行负责这次调查的人说,许多研究人员不是主动选择离开,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科研支持被迫出走。
你在韩国搞科研,设备不行、资金不够、团队封闭,想出成果比登天还难。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荒诞的场景哪怕是造船、能源这种韩国传统优势产业,也有43.5%的从业者在考虑海外机会。
不过也不是说所有的理工科学生都想跑,因为,韩国有一个赛道非常赚钱,就是医生。
![]()
甚至为此拍了一个纪录片,叫《韩国,痴迷于医学院》。
韩国央行报告里有个细节:高中阶段的顶尖学生,在选大学专业的时候,相当一部分流向医疗领域。
韩国医生平均年薪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50万,而IT工程师的平均年薪通常不到医生的四分之一。
所以韩国好学生都去考医学院了,理工科成了备胎专业,甚至有人考上理工科大学后退学复读,就为了再考一次医学院。
![]()
当医生该不该有好收入?应该。
但韩国医生的收入和其他行业相比拉开那么大的差距,那就诡异了,毕竟咱们尊重专业技术,但靠别人生病赚大钱,总不像是一个可持续社会应该有的风采。
韩国医疗行业对高端人才的虹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抱团。
大家还记得这个新闻么?2024年2月,韩国五大医院的医生集体罢工,抗议政府扩招医学院。
医生们觉得人多了会稀释收入,政府觉得医疗资源不够要多培养人。
![]()
双方掰扯了一年多,2025年3月政府最终取消扩招计划,8月医生们才陆续复工。
你看,就是这么豪横。
想要救死扶伤,应该考虑的是医疗资源要够不够,病人排队久不久,医生数据量是否满足,结果韩国医生想的是,物以稀为贵,自己要奇货可居,并没有真的为老百姓着想。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顶尖学生不学理工科,理工科人才待遇差还没发展空间,于是更多人想跑,剩下的人更卷不动。
![]()
当然,韩国理工人才,哪怕出去,有时候也两头堵。
9月初美国移民局突袭了现代汽车和LG在佐治亚州的电池厂,抓了300多名韩国技术人员。虽然后来两国政府紧急协商,但至少两家韩国公司直接撤销了在美投资项目,另有四家公司延长暂停计划。
这就更好玩了,韩国理工科人才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多重夹击:国内薪资低、研发环境差、顶尖学生不来、本土企业海外投资受阻。四面楚歌。
韩国央行也知道事儿大了,提了一堆建议:改税制、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完善硕士级研究人员晋升通道、加强国际合作。
但这些措施能不能落地,落地后能不能改变现状,谁也说不准。
![]()
人才外流不是某个政策失误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和产业结构出了问题。
当一个国家的好学生都挤破头去学医,工程师被当成备胎,研发环境封闭僵化,那理工科人才用脚投票只是时间问题。
咱们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年我们也批量的不断产出优秀的理工科人才,所以逐渐把人口红利变成了工程师红利,但韩国很明显没有这样的战略远见。
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核心不在砸多少钱搞研发,而在于你愿不愿意真正尊重技术人才,给他们足够的回报和发展空间。
![]()
韩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并不低,但投入效率偏低,研究环境封闭。
钱花了,人没留住,这买卖怎么算都亏,最后亏掉的,可能就是韩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我觉得,韩国是个好例子,我们也要有警醒,要提高理工科的待遇和地位。
![]()
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