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18架战斗机竟然只花了1欧元”的字眼,第一反应或许是“这是玩笑?战争真能如此廉价?”
事实上,罗马尼亚空军近日与荷兰签署了一项政府间合同:荷兰将以象征性价格向罗马尼亚移交18架F‑16战斗机。
合同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在布加勒斯特签署的合同中,罗马尼亚从荷兰接收18架F-16,合同标价仅为1欧元。
但官方说明指出,这批战机申报价值约为1亿欧元,因而罗马尼亚还需为此缴纳约2100万欧元的增值税。
换句话说交易虽看似“甩卖”,但实质上依然履行了军贸合规、税务落地、装备移交等程序。
荷兰将其退役F-16通过象征价格性质划转,不仅能释放自己的装备淘汰压力,另一方面加深与盟友的战略协作。
![]()
罗马尼亚早在2016年就从葡萄牙购入首批F-16,开启“战隼”时代。
目前其空军已列装F-16数十架,根据多方资料,加上即将到来的荷兰18架,整体规模将接近甚至突破60至70架。
罗马尼亚敢如此大举扩充,背后有两个关键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飞行员与地勤人员掌握该型机操作与维修体系,避免从零起步。
国内已建立起专用培训中心,即位于费泰什基地的European F‑16 Training Centre(EFTC),荷兰F-16早已部署于此。
![]()
因此这次18架转让并非“陌生机型”入列,而是已有体系内的补充与强化。
合同明确这批18架F-16暂时仅限“训练用途”,不会用于作战行动。
这与罗马尼亚在北约框架下充当“培训枢纽”的角色密切相关。EFTC目前不仅为罗马尼亚飞行员提供转换训练,还承担起对乌克兰飞行员的F-16使用培训。
换言之罗马尼亚正在打造一个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空军培训平台,荷兰通过将退役机注入该平台,强化了其盟友链条与战略纵深。
此举也体现了北约在东翼防御体系中的一种“软实力”扩展:装备虽旧,培训体系却新;作战不是首要标签,战略协作才是关键词。
![]()
这一交易虽以“象征价格”完成,但其对区域安全格局的影响不可小觑。
罗马尼亚取得了更为充足的F-16机队储备,其空中作战与训练能力在东欧地区将进一步提升。
“培训用机”虽声明为主,但机队规模扩大本身即为潜在作战力量的一种储备,这意味着北约在黑海、东欧方向的空中存在被动增强。
这次转让也反映出荷兰空军装备现代化的路径,其逐步淘汰F16、转向F35,于是将“旧”机型通过盟友体制再利用,达成资源循环、盟友共赢的格局。
可这样一笔“史上低价军购”是否也意味着一些风险,比如机型年代、维护成本、同盟国间的责任归属等。
![]()
有资料显示这批机型大概率为荷兰空军退役的早期版本,如F-16A已于2024年左右逐步退出荷兰空军服役。虽然它们已被部署到罗马尼亚培训中心,但要 “训练+作战”兼顾、与现代化空战体系融合,则可能还需维修翻新、配件更新、软件升级及符合北约标准的任务系统重整。
而在这一过程中,罗马尼亚需要考虑的包括:零部件库存是否充足、维修体系是否匹配、以及飞机长期服役与后续淘汰的成本风险。
![]()
此外,在技术高速更迭的时代里,这批“旧机型”是否具备中期作战价值,也成为战略判断的一环。
荷兰以1欧元的象征价格将18架F-16转让给罗马尼亚,看似“军购史上最低价”,实则是一次在北约框架内、装备循环与战略培训体系协作下的深谋布局。
罗马尼亚通过已有基础将其纳入训练平台,荷兰则借此推动退役装备再利用。
尽管机型较老、升级仍需投入,但这一交易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都值得关注:东欧空中力量的一个新节点已然形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