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自今年4月计划推行“离境税”后,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失去百万富翁。这事儿不光让伦敦金融城冷冷清清,更让英国的财富流向了其他国家。这项政策本意是堵财政窟窿,结果反倒把有钱人和他们的资产全都推了出去。
可笑的是,英国政府不知悔改,就在11月3日,这件事又被拉了出来,旧事重提,其财政大臣表示里夫斯正在考虑一系列可能的增税方案,其中包括对离开英国的富人征收离境税,以及提高豪宅税等。这是真的不思考问题的根源,只想着赚快钱啊。
![]()
英国富豪大逃亡,计划推行这个政策的原因
来自权威移民咨询公司亨利的数据报告,英国今年净流失的百万富翁人数高达一万六千五百人,超过了中国,成了全球第一。
阿联酋迪拜、新加坡等地成了这些富豪的新乐园,尤其是迪拜,凭借“零个人所得税”、超宽松的财富政策,连续两年吸引大批高净值人士。新加坡同样不甘落后,金融服务、税制优惠、生活环境样样齐全,成为全球财富的“新磁铁”。
![]()
英国原本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伦敦一度吸引着各国富豪和家族信托。但现在,英国富豪出走的速度,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要快。
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全球税收竞争的加剧,也有英国自废武功的成分。一场本想“补漏”的税制改革,变成了“开闸放水”。
去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在预算案中正式宣布,废除沿用了226年的非定居者税制。
![]()
而在今年4月,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英国财政部正计划推行一项名为“结算费”的离境税政策。根据该提案,所有长期居民在搬离英国时,只要其在本土仍持有房产、企业股份等资产,即便资产未变现,也需就资产的账面增值部分缴纳20%的税款
这个政策有个新名词,“结算费”,其实就是“离境税”。这不是简单地针对卖房或变现资产,而是只要离境那一刻,资产账面价值有增值,就要预缴税款。
![]()
比如一个富豪持有英国公司股票,哪怕没卖,离开英国时,按账面增值部分一刀切20%。政策的激进之处在于,资产未变现,现金流也要受冲击。对很多高净值人士来说,这相当于没离开英国就先被罚了一笔。
英国为啥敢拿富豪“开刀”?说到底,还是财政压力太大。今年英国公共部门借款达1519亿英镑,债务规模占到GDP的95.8%,是几十年来最高点。
![]()
预算缺口高达410亿英镑,政府为了守住财政红线,急需找到新的收入来源。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上任17个月,已经增税415亿英镑,堪称近半世纪最“拼”的财政大臣。
但现实是,英国2024年就净流失了9500名百万富翁,2025年直接翻倍。富豪带走的不只是钱,更是未来的纳税人和投资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离境税一出,伦敦金融城的资产顾问、律师、移民中介都忙着帮客户规划“出路”,而不是劝说他们留下。
![]()
造成的影响,富豪的去处
英国非定居者税制自1799年拿破仑战争时期设立,原意是吸引外籍富豪定居伦敦。
规则很简单,外籍人士在英国居住期间,15年内海外收入只要不汇入本地就免税。哪怕是像印度米塔尔家族这样的巨富,几十年都不用为全球资产在英国交税。
这种安排,成就了伦敦的国际金融地位,也让英国成为全球最“友好”的富豪移民地之一。
![]()
而此次英国的新规如果能够落地,免税期直接缩短到4年,而且附带追溯条款。也就是说,哪怕以前把资产放进信托,现在收益也要纳税。
政策反复和力度之大,直接打击了国际资本的长期信心。富豪们最怕的不是缴税,而是政策朝令夕改,无法预期未来环境。
英国政策一变,最开心的其实是新加坡、迪拜这些新兴财富中心。
![]()
迪拜2025年预计净吸纳9800名百万富翁,家族办公室数量已超过120家,管理资产高达1.2万亿美元。
意大利、葡萄牙等欧洲国家也在“抢人”,意大利甚至规定外籍富豪每年只交20万欧元就可以免除海外资产税,门槛低、手续快。
新加坡则依靠金融监管透明、企业税率低、投资环境稳定,成了亚洲富豪转移资产的首选。阿联酋、意大利、新加坡这些国家,不光靠低税收吸引人,更有一整套配套服务和稳定环境。
![]()
很多英国富豪一边处理伦敦的房产,一边在迪拜、新加坡找新的落脚点。
富豪出走带来的经济影响,早就超过了单纯的税收损失。伦敦高端房产市场冷清异常:贝尔格莱维亚区、切尔西等地的豪宅挂牌量增加三成,成交周期从三个月拉长到九个月,房价一降再降,部分房产甚至跌回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
2024年,伦敦千万英镑以上房产成交量下降37%。不仅如此,房产中介、奢侈品零售、餐厅、名车等相关行业都受到波及。
![]()
金融城的高端餐厅预订量跌了四成,劳斯莱斯在英国的销量同比下滑18%。外资直接投资2024年下降15%,私募和风险投资更是暴跌22%。伦敦原有的高端消费链条,正在被“连根拔起”。
这个政策真正的问题,给咱们的启示
其实,全球不少国家都有类似的离境税。美国对放弃国籍或绿卡的高净值人士,征收23.8%的“弃籍税”,但只有净资产超200万美元、五年内纳税达标的人才需要缴纳。
![]()
挪威对移居低税区的富豪征收37.8%离境税,但政策设计更细致,有明确豁免条款。澳大利亚、加拿大采用的“视同处置”规则,征税时也有新移民豁免和合理的缓冲期。
英国的问题在于,政策出台太急、执行难度大,还缺乏国际合作。脱欧之后,英国和欧盟、瑞士、迪拜等热门移民地的税务信息共享变得困难,实际追缴难度极高。一边想要加税,一边又缺乏手段,结果只能看着资产和人一起流走。
![]()
英国历史上高税率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止一次。二战后英国曾实行80%遗产税,结果贵族阶层分崩离析,大量资产转移海外。
如今全球资本流动性远超以往,政策一变,富豪资产马上“跑路”,没人再愿意冒险把资金长期留在英国。
非政府组织调查显示,81%的英国高净值人士并不反对合理纳税,但希望政策透明、稳定。最怕的就是政府心血来潮,随时变卦,把纳税人当成“提款机”。一旦信心没了,税收也就成了空谈。
![]()
聊到这,得说说咱中国的做法。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近年都在探索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
咱们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虽然也有45%,但通过退税优惠、便利政策,吸引了不少外资。
更关键的是,咱中国靠的是全产业链配套、基础设施和庞大市场,税率只是其中一环。
新加坡的分级税制也值得一提,对短期居住者实行低税,对长期离境、转移核心资产者征收较高税率。核心逻辑是让富豪留下比离开获益更多,而不是单纯靠税收“堵出口”。
![]()
英国离境税政策的最大问题,不是收税本身,而是打乱了国际资本的信心和流动节奏。
在全球财富高度流动的今天,单靠行政手段锁住资本,已经行不通。英国政府如果不能把重心从“征税”转向“创新”和“吸引力”,只会让伦敦金融城越来越冷清。
对于咱中国来说,国际税收竞争的核心还是营商环境和政策的可预期性。靠杀鸡取卵式的“离境税”,只会让财富和人才加速离开。真正能留住资本的,是让他们看到长期的利益和安全感。
![]()
英国这场“最蠢”税改,已经成了全球经济政策的反面教材。咱们要做的,不仅是吸取教训,更要在国际竞争中持续提升自身优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英国财政大臣考虑数十种增税选项 包括对富人征收离境税
2025-11-03 22:51·新浪财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