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53 度飞天茅台,那可是白酒世界里当之无愧的王者,被誉为 “液体黄金”。然而,2025 年 11 月初,一则消息在社交平台悄然掀起波澜:茅台在拼多多、天猫超市等平台的价格,正式跌破 1500 元大关,批发市场上散瓶价也跌至 1640 元,较年初缩水近三成。
十年前,它是宴席上的体面象征;五年前,成为黄牛眼中的 “硬通货”;2021 年,市场价更是一度冲上 3950 元的高位。银行甚至推出 “酒易贷”,允许用茅台做抵押贷款,仿佛买茅台不是消费,而是稳赚不赔的投资。那时的茅台,早已超越了酒的范畴,成为权力、财富、关系的符号,被嵌入各种政商场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但如今,泡沫终究还是破了。房地产降温、商务宴请收缩、政务消费清零,茅台的需求根基动摇。而茅台集团加大直营投放、上线 “i 茅台” App 等控价举措,在电商补贴的冲击下,成了压垮价格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黄牛们更是叫苦不迭,2023 年高价囤货的,如今每瓶亏损上千元。
更深层的原因,来自消费主体的代际更替。在 Z 世代眼中,茅台是 “爹味”“酒桌 PUA” 的象征。他们拒绝劝酒文化,更看重共享情绪、平等的社交。精酿啤酒、果酒、威士忌等悄然上位,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对他们来说,喝酒是一种可 DIY、可分享的生活方式。
![]()
茅台也试图自救,推出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等跨界产品,却被调侃为 “老干部跳街舞”。因为它始终没搞清楚,在年轻人的日常里,为什么要选择喝茅台。
价格跌破 1500 元,或许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标志着那个靠身份符号驱动消费的时代正在退场,消费回归体验、礼物回归情感、社交回归平等的时代正在到来。茅台若想继续辉煌,就必须学会低头,学会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否则,只能成为一段被封存的历史。
茅台的困境,折射出一个更宏大的消费图景:当旧秩序崩塌,新规则尚未成型,所有品牌都站在十字路口。
![]()
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团建餐桌上,95后产品经理小林熟练地打开外卖软件,下单了六瓶精酿啤酒和两瓶无酒精气泡饮。“我们组00后占一半,没人喝白酒。”她晃了晃手机,“上周部门庆功宴,总监带的茅台还剩大半瓶——现在连领导都知道,强推白酒只会冷场。”这样的场景正在重塑酒水市场的底层逻辑:消费决策权从宴席主宾的酒杯,转移到了扫码点餐的指尖。
资本市场早已嗅到变化。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低度酒赛道融资额同比激增217%,某新兴果酒品牌凭借“可以兑奶茶喝”的梅酒单品,直播间单场销量突破10万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贵州茅台股价同期下跌12.7%,机构研报中频繁出现“去金融化阵痛”“场景重构”等关键词。
![]()
但危机中藏着转机。在成都玉林路的社区酒馆里,调酒师阿Ken发现一个有趣现象:用茅台基酒调制的“新中式鸡尾酒”,最近成了小红书打卡爆款。“年轻人不是讨厌茅台,是讨厌被说教该怎么喝。”他边摇晃雪克杯边解释,“当他们发现53度酒液搭配洛神花茶能冲出分层渐变,反而会主动发朋友圈。”
这种“解构-重组”的消费哲学,或许正是茅台需要的破局点。当某高校电竞战队用茅台冰淇淋庆祝夺冠,当独立音乐人把空酒瓶改造成潮玩音箱,这些自发形成的亚文化实践,比任何品牌联名都更具说服力。毕竟,Z世代最擅长的,就是把父辈的符号资产,改写成自己的社交货币。
![]()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当茅台走下神坛,反而获得了重生的可能。就像当年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摔碎的陶罐中飘出的酒香,真正的传奇,往往始于一次勇敢的破碎。茅台的未来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你对茅台价格下跌的看法,以及你身边年轻人的饮酒喜好变化。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民生聚光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