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提示:
《文明的尺度》虽然写得比较拖沓,但确实是一个整体。
因此,阅读下部之前,强烈建议朋友们先阅读前两部。
本来打算写三部曲,下部超长,便分成了第三、四部,本文是第三部。
以下为前两部的小标题:
第一部:《千年文明尺》
壹: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贰:文明与国家的关系
叁:文明的生命力
肆:龟兔赛跑中的王道与霸道
伍:文明复兴,是只有中国才配得上的口号
陆:一场文明与公司的对决
第二部:《文明三要素》
柒:何谓文明
捌:文明三要素
玖:文明理念
拾:道德体系
拾壹:文化传承
第三部:《西方认爹记》
引子:
前面两篇,主要阐述了千年文明尺、中国与中华文明统一性、文明三要素等内容。今天的第三篇,继续基于文明三要素,从审美观与礼仪制度的角度,对比东西方文明。
前面说过,由于文明的多样性,我们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直接对文明进行比较。
如果硬要这么做,就很容易自说自话,甚至陷入种族主义语言陷阱,所以校尉引入了文明三要素的概念,作为间接对比的道具。
所谓文明三要素,也即文明理念、道德体系与文化传承。
不过除了文化传承,文明理念与道德体系同样难以直接比较。
文化传承之所以例外,是因为它有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那就是信史记录,也即校尉所说的千年文明尺。
拾贰:信史纪录与西方认爹记
有信史记录的文明,就好比用尺子丈量、纪录了人生所有的成长体悟,由此将文明成果固化、传承下来。
这样的文明,可以在信史纪录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自然要比那些没有信史记录、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的文明优秀。
同理,信史记录越是长久、客观、真实、全面、权威的文明,自然也要比那些只能从宗教神话故事和零星考古遗迹中寻找历史存在感,甚至被迫到处认爹以保持文化优越感的文明要优秀得多。
就此而言,西方伪史论,改为西方认爹记更为精准——没有族谱,就避免不了到处认爹的窘境,尤其是后代发达起来后,不多认几个牛逼的爹,又怎么体现自己高贵的血统?
![]()
相比吕布,西方文明认的爹可远不止三个
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该认怂时就认怂、该认爹时就认爹,说的就是这种状况。
这就好比,拥有完整信史纪录的中华文明,是一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逐步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课都做了笔记,知识基础无比扎实。
相反,直到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各国才陆续开始编撰官方史书。
在此之前,欧洲的历史,主要依赖教廷的宗教纪录与少数贵族的家族纪录,这些零星纪录深受宗教影响,既不完整也不科学。
尤其是教廷的纪录,与其说是史料,不如说是神话故事。
关于东西方信史纪录的比较,参见《中国之外无信史:换个角度看西方伪史,二战都敢篡改,更何况古代》。
以色列之所以敢拿《圣经》当历史证据申索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主权,就是因为,在西方文明的认知体系中,《圣经》就是《史记》,就是最权威的官方史书。
![]()
但在中国人眼中,《史记》就是《史记》,《圣经》顶多相当于《山海经》,甚至只能算是《聊斋》。
也就是说,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完善的官方史官制度,将历史与神话严格区分开来,从而理清了自己的文明脉络,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把千年文明尺。
至于所谓的欧洲文明,直到文艺复兴之前,都一直被宗教神权压制,只能在最低层次的幼儿园水平重复。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搞不清楚宗教神话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别怪西方文明到处认爹,因为他们缺乏统一的文明源头,好比本来就有多个野爹,同时又没有敬事房留下《禁中起居注》,真搞不清楚自己的爹到底是谁!
所谓缺什么吆喝什么。
西方最喜欢搞种族优越论、最讲血统,中国人最反感种族主义、最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西方人的基因,不管是文化基因还是生物基因,都要比中国人驳杂得多。
因此,单纯从信史纪录、文明传承的角度,说中华文明是最优秀的文明,别人是很难反驳的。
但在近现代历史中,在西方文明精心编造的话术中,中华文明却始终低人一等。这一点,从今天还有许多不知所谓的留学生跑到欧美去学习中国史、汉学、汉语就能看出来。
这种现实与舆论倒挂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在对文明理念与道德体系的比较中,我们失去了话语权。
相反,西方文明凭借全球殖民、工业革命等历史性大风口所建立的优势,拿到了文化解释权、文明解释权,并通过国际舆论霸权不断放大这种优势。
自然,在西方文明所制造的语境中,只会通过拼命认爹无限拔高自己的出身,同时拼命贬低其他文明,尤其是本来就要比西方文明优秀得多的中华文明,更是打击的重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校尉看来,拿破仑的中国睡狮论,与其说是对中华文明的推崇,不如说是对中华文明的忌惮。
你曾经比他优秀了几千年,他却只依靠历史的偶然拿到了短期的文明主导权,即便是出于人类生存竞争的本能,不打压你、还打压谁?
欲亡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文明、先灭其文化!
在人类历史上,关于文化与历史的定义权之争,绝非简单的价值观分歧,而是道统之争、信念之争,同时也是最重要、最持久的国战。
以中国自身的经历为例,赢了,就是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输了,就是中国周边那些消散在历史尘埃之中的游牧民族,别说文明传承,甚至连名字都只能到中国的历史典籍中查找。
如果不是他们曾经与中华文明发生交集,现在谁还知道北方大草原上的猃狁、柔然、室韦、乌桓?
依托信史纪录、历史传承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才是文明最为内核的精神支柱。
它看似虚无缥缈,但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困难甚至是生存危机的时候,却往往能够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西方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否认、贬低、苛责我们的信史纪录,却把自己的野史牵强附会到已经断代、难以考证的希腊、罗马等古文明上,并对这些所谓的西方文明源头进行既无文化上限、也无道德下限的吹捧?
无非就是要树立西方文明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进而击溃东方文明这个最大的对手。
那么,面对西方利用近现代文明强势期精心营造的文化偏见、历史偏见舆论陷阱,我们又该如何为中华文明正名呢?
除了无法作假的信史纪录,校尉想到的另外一个发力点,就是礼仪制度与审美观。
注意,这里说的是一个发力点,因为礼仪制度与审美观,是一个不可切分的整体。
拾叁:礼仪制度与审美观
从文明之比较到礼仪制度、审美观之比较,要理清其中的逻辑,还是要从文明三要素说起。
前两篇说过,有什么样的文明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道德体系,现在可以加上一句,有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礼仪制度。
文明理念属于纯意识形态领域,道德体系是对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的衔接,礼仪制度则是文明理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是在道德体系约束下形成的文明理念具象化。
如果将文明体系理解为一个人,那么,文明理念就是这个人对宇宙与自身的认知,道德体系就是这个人将认知转化为生存方式的过程,礼仪制度就是这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文明理念的理,与礼仪制度的礼,其实是等价互通的。
所谓文明理念,乃是对自然规则的哲学提炼,也即人们常说的天道、道理,所谓礼仪制度,乃是将人们理解的天道、道理落实为行为规范。
人间的礼必须符合自然的理,这就是天人合一。
而天人合一的最高形式,就是第四部重点要讲的: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天然继承了宇宙的美感。
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人间的礼,就是礼仪制度,自然的理,就是天然而朴素的美感。
或者说,文明理念必须符合自然规则,因而必然是美的,礼仪制度源自文明理念,因而同样必须是美的。
自然天道、人伦道理、人际礼仪,它们一脉相承,而把它们贯穿起来的脉络,就是人类最朴素、最本能的美感。
人与人之间,可以有肤色差异、可以有文化分歧、甚至可以有价值观冲突,但美学认知必须统一,因为美学代表着宇宙运行最基本的规律——天道。
我们怎么评判一个人的思想与道德,无非就是看他的日常行为是否符合礼仪制度。对于那些符合礼仪制度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彬彬有礼、讲道理、行为美、思想美!
推而广之,对于某种文明的评判,同样要看这种文明下普通人的日常行为——礼仪制度。
简而言之,就是礼仪制度越完备,文明理念就越先进、道德体系就越高尚。
与此同时,礼仪制度又是文明理念、道德体系向以法律为核心的社会规则体系进化的中间环节。
法律产生的初衷,就是为了维护道德体系。因为道德体系是虚的,因此,在实践层面,法律更多地体现在对礼仪制度的维护上。
为什么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礼法密不可分?
礼法、礼法,先有礼、后有法,礼是建立法的依据、法是维持礼的道具,有了礼,法才有生存根基,有了法,礼才能稳定传承。
而礼的传承,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文明的传承,因为前面说了,礼仪制度就是文明理念的具象化表现形式,就是天道在人世间的直接体现。
为什么中国古代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因为它是皇权体制下道德体系、礼仪制度最为核心的根基,如果皇帝都得不到尊重,社会秩序就会彻底崩溃。
不是皇帝本身不可侵犯,而是皇帝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不可侵犯,除非你能建立一种新的更好的社会秩序来取代原来的皇权统治。
因此,皇权体制下的法律,第一条必须是保护围绕皇权建立的礼仪制度。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因为秩序就是围绕天子构建的,因而法律也是围绕天子建立的,天子也不能挖自己的墙角。
反之,礼仪制度的混乱,尤其是皇权尊严受到威胁,其实就是整个社会法律失效的反映,必将引发道德体系的混乱,进而引发社会秩序的瓦解与崩溃。
所谓礼崩乐坏,就是在描述这么一种状况。
礼仪制度崩溃等于社会秩序崩溃,这是普适性规律,比西方发明的普世价值更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文明、什么政体、什么人种,都是一致的。
校尉一直说美国正处于加速衰落的过程中,其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他们的礼仪制度正在崩溃,尤其是在特朗普任期内。
这种崩溃是文明基因的瓦解,或者说,是西方文明原始基因的暴露,几乎无药可治。
回到文明的比较,就跟文明理念一样,如果单说礼仪制度,同样容易陷入各说各话的困境——没有哪种文明,会主动承认自己的礼仪制度落后。
因为在继承了盎撒白人种族优越感的白右眼中,懂王对他国领导人的外交羞辱,才是最为正宗、最为高贵的盎撒礼仪。
![]()
他们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认为这是在羞辱他人,相反,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乃是理所当然并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正式引入审美观来评价文明的优劣。
因为美学乃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最高追求,哪个文明的礼仪制度越美,哪个文明就越先进、哪个文明的生命力就越强。
满清为何会引发中华文明的倒退,从清朝时期大幅倒退的审美观就能看出来——先秦以来,历代官服,就从来没有像清朝这么丑的,民间服饰,同样没有像清朝那么丑的!
![]()
清朝既是中华文明的低谷,也是审美的低谷
因此,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瑰丽想象的修仙故事中,剑仙从来都是衣袂飘飘的汉服打扮,相反,最为阴暗的鬼故事中,僵尸从来都是穿着满清官服。
![]()
![]()
这不是巧合,而是中华文明审美观的自然反应。谁要敢让剑仙穿清朝官服,就算剑仙不计较,观众都能用臭鸡蛋砸死你!
中国历朝历代服饰的变化就可以证明,审美观的进步,就是文明的进步,审美观的倒退,就是文明的倒退。
以剃发易服为标志,满清对中华文明审美观的摧残,其实就是愚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很丑,但我就是要用武力逼迫你以我为美。
今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用异装癖、LGBT、黑色白雪公主等扭曲的审美观霸凌世界,其底层逻辑,与满清逼迫汉人留猪尾巴完全一致,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服从性测试。
这就是文明层面的强奸,将最丑陋的文化基因,注入了最美的文明体内。
下篇预告:
下篇是《文明的尺度》的第四部,也是尾篇,重点讲两个问题,一是美学与文明进化的关系,二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审美倒退与公司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