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感”,成为现在年轻人的网络流行语,其原意是指年轻人在社交、工作等场合因拘谨或害怕被关注而表现出的谨慎小心的心理状态。
但是,我劝体制内的年轻人千万别有“偷感”!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单位里故意绕开领导走,就算在电梯里和领导相遇,简单问好之后,就不再主动开口说话;食堂吃饭时,总是自己一个人坐到角落里,仿佛那个角落成了你的专属座位,手机才是你的同事;有事请假时,明明正当事由请假却心里怀着十足的愧疚感,感觉自己请假像是犯了天条一样;最后就是电话铃声恐惧症,觉得能发微信的事,为什么非要打电话。
如果你频频点头——恭喜,你已患上当代年轻人的通病:“职场偷感综合征”。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真相:越是躲藏,越容易被盯上。体制内就是要大大方方的。
![]()
躲避社交=自贴“可疑分子”标签?
年轻人追求隐私边界本没有错。但当60后领导看到你天天绕路躲人,他们可没有“这届年轻人爱独处”的观念,而是“这小子是不是拿了单位的什么东西?”。你以为的保持边界,在单位领导眼中却成了难以捉摸的信号,不愿与人交流,久而久之领导也会疏远你。
这种思维差异导致的结果往往残酷:当你还在为成功避开寒暄而窃喜时,别人已经在领导办公室聊完了自己评优评先的事迹。
![]()
角落吃饭正在悄悄毁掉你的前途
如果说你自己每次都刻意的一个人独自在角落当中偷感很重的在那吃,别人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合群,很古怪。其实你只是想吃饭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看会手机,但在别人眼里可能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合群,就是手机控,心思没有放在单位,他们可能会从各种角度去剖析你。
你不要觉得没有人会这样想,但真的有人会这么去想,因为别人总是看到你,你无论什么时候出现,都是一个人拿着手机坐在一个特别低的角落,没有跟任何人坐一起,没有跟任何人说话,一个人坐在那里扒拉手机给人的观感就会很不好。
别人就会觉得你可能跟大伙儿就是相处不来,你性格有缺陷。
![]()
理直气壮请假比完美考勤更重要
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那些正当的外出时刻。明明已经走完请假流程,却偏要躲着人离开单位,就感觉自己请假像犯了天条一样。
你只要是合理事由请假外出,你就不要那种战战兢兢的。哪怕说你真的偷偷跑出去,你也要大大方方的。
![]()
电话恐惧症则成了压垮很多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个微信称王的时代,很多人可能就是单纯的“电话铃声恐惧症”,觉得能发微信为什么要打电话。但是很多人会以此来评判你,觉得打个电话的事,你为什么不打呀?你是不是跟大伙这个关系处不来,你不会说话,不会沟通啊。其实你只是很烦电话的那个铃声响,对不对?
但真相是,当你在为躲避通话费尽心思时,那个主动拨通领导电话的同事,已经用声波向领导传递了自己的情绪和可信度。
因为在声音里能听到文字无法承载的诚意与担当。
![]()
所以,体制内的年轻人要注意:破解之道在于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意味着你不需要成为单位里的社交达人,只需要在关键场景展现存在感:电梯里的三十秒可以准备几个通用话题,食堂每周选择几天与人共餐,请假时学会用正常音量告别,多向领导请示和汇报,让他听到你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体制内从来不只是能力的竞技场,更是印象的集合地。
从明天开始,试着把你闪烁的目光稳住,用“我理应在此”的姿态取代“我不该在这”的忐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