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二、一,起网!”8月21日清晨,位于峨蔓湾海域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随着“琼儋渔运66666”船的吊臂缓缓升起,12万斤肥美的金鲳鱼破水而出,溅起阵阵浪花。这是海南神农水产种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批收获的海产品,也是儋州现代渔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儋州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9月,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13.42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
▲渔民展示金鲳鱼。
做强产业链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在东成镇长坡洋的水稻示范基地,100亩高标准农田里,31个水稻新品种秆壮穗满,第六届“海南好米”金奖品种“特优9068”和主导品种“特优458”尤为抢眼,吸引前来观摩的农户不时驻足记录。儋州通过“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融合模式,依托43.5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优质品种,创新林下立体种养模式,让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4.9%。
养殖业方面,雅星镇黎头村的健德源生态养殖基地内,22栋标准化鸡舍整齐排列,全自动喂养设备匀速送料,新鲜鸡蛋经传送带进入分拣机,几秒内完成分级码放,全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该项目已惠及雅星镇1063户4918人,累计分红约560万元。同时,发挥7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作用,建成农垦畜牧、罗牛山、温氏等一批智能化养殖项目。前三季度儋州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9%,连续20年获评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
▲儋州健德源生态养殖基地。
渔业领域的突破同样显著。我市立足自身丰富的海洋资源、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多措并举推进渔业“往深海走”,划定5个深远海片区4.08万公顷海域、1.54万公顷农渔业区、772公顷渔业基础设施区,释放养殖企业产能,同时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动渔业产值增长9.4%,现代渔业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优化供应链
强化龙头带动效应
走进东成镇寨脚村的热带高效农业种植园,2000多亩榴莲蜜树枝繁叶茂,每棵树上的二维码“身份证”格外显眼。“认养人扫码就能查看管护细节,成熟后直接冷链配送。”基地技术员黄华贵说,项目落地以来,已吸纳周边脱贫户等劳动力1000多人次务工,带动村集体增收800万元。
![]()
▲航拍东成镇寨脚村榴莲蜜种植基地。
9月9日,总投资20亿元的海头地瓜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业态开放,地瓜文化广场与海湾壹号酒楼融合“农业+文化+餐饮”模式,每年为村民和村小组支付分红、劳务费超1000万元,直接带动15586人增收。
这一成果得益于儋州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建设“八园一港”,形成橡胶、地瓜、生猪、儋州鸡等七大产业集群。精准引进澳斯卡粮油、深农集团等龙头企业,落地嘉禾共享农庄、光村沙虫等特色产业基地。支持罗牛山、温氏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达429家。截至10月底,已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为产业融合注入了新动能。
提升价值链
品牌赋能市场拓展
10月14日,在兰洋镇加老村的虎乳灵芝试点基地,村民正跟着技术人员学习菌种筛选、培养基质配制、生长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全流程技术要点。这种热带雨林珍稀药用真菌,经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育后市场认可度颇高。“基地一期15亩已投产,后续将指导村民参与,延伸产业链。”海南疆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心图介绍,通过林菌、林药等多元模式,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品牌建设让农产品更具竞争力。我市与中国热科院、海南大学等合作推广芒果、菠萝等55个新品种,白骨鱼、香茅鸡、海头地瓜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名录,红鱼干、光村沙虫等11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儋州有味”公用品牌体系授权37家企业使用,并通过冬交会、农产品产销大会等平台,2025年第二届海南(儋州)农产品产销大会达成意向签约23.6亿元,“菜篮子”工程直供北上广等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国斌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全省一盘棋”思路,加强区域联动,推动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持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三链协同”的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韦雪梅 通讯员钟文辉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王彩玉 李佳峰 审核:李秋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