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国近代历史中,石敬亭这个名字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然而,如果退回到100多年前风起云涌的民国乱世中,石敬亭这三个字在西北军中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曾经,他一度是仅次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二号人物,更是几十万西北军的总教头。然而,这样一位曾经被冯玉祥倚重为左膀右臂的人,后来又是怎样从西北军中走下舞台的呢?
![]()
西北军总教头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中,老西北军一直以彪悍骁勇而著称,曾经在中原大战之后,残存的老西北军在华北地区还曾经和日军展开过激烈的白刃作战。从西北军中走出来的赵登禹和张自忠等人都是敢于带头冲锋的猛将,而在这些人的背后隐隐绰绰还能够看到曾经的西北军总教头石敬亭的影子。
![]()
西北军的成分非常复杂,有的人识出身于正规部队,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从山上的土匪改编过来的。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血气方刚,狭路相逢勇者胜,但是石敬亭根据西北军中复杂的人员成分,硬生生打造出了一套专属于西北军的训练体系。
石敬亭在西北军中创立了阶梯式训练制度,他将士兵到军官的成长路径系统化。在实战化训练领域,石敬亭大力推行"冷练三九、热练三伏"的极端环境磨练,强化射击与劈刺基础技能,更将大刀战术锤炼成西北军的标志性战法。
![]()
在当时西北军因为条件比较差,和其他的派系部队相比装备也比较差,于是石敬亭就从训练上做文章,想方设法提高西北军单兵素质。而石敬亭上述举措让西北军的士兵从其他方面尽可能弥补硬件的不足,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局面中,四十万高素质的部队实在是有些太吓人了。
任劳任怨
除了提高单兵素质,石敬亭还大力整顿西北军将领的内部晋升秩序。石敬亭在兼任学兵团长期间,把这个学兵团打造成中级军官的摇篮,后续部队骨干多出其门下。在他执掌西北陆军干部学校时,又积极吸纳爱国学生群体,这也为行伍注入新鲜血液。
![]()
石敬亭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对于西北军来说从长远上来看无疑是极为利好的,但是当时的环境是西北军需要马上投入到战斗中去,石敬亭的措施虽然是好的,但是在时间上来说已经是来不及了。而且石敬亭的举措也让一些想要把控军官晋升通道的西北军高级将领非常不满,很多人也以为这是石敬亭在趁机培植自己的势力。
而且非常尴尬的是这个时候恰逢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开始整编部队,很多地方派系部队规模受到了压缩。无论什么时候,主导去做裁军这件事一定是会得罪人的,西北军中冯玉祥让石敬亭去做这件事,石敬亭也只能当这个恶人了。
![]()
石敬亭虽然是在冯玉祥的授意下去做这件事的,但是依然不可避免地触动既得利益,张之江等元老派系对此颇有微词,这种矛盾在日后逐渐发酵。
落寞离去
中原大战的爆发后,石敬亭推向命运也开始走向转折。
石敬亭作为西北军中少有的清醒的人,他在一开始就对阎锡山有着非常清楚的认知。早在编遣会议期间,石敬亭就洞察阎锡山挑拨蒋冯关系的野心,而冯玉祥却对这位山西王深信不疑。当决战临近,石敬亭"警惕阎锡山"的主张被曲解为怯战,而他的想法也和老冯的联阎反蒋策略直接冲突。于是石敬亭也逐渐被排出了核心决策层之外。
![]()
由于石敬亭平时为冯玉祥做了许多得罪人的事,于是在他逐渐被排斥在权力核心层之外,之后也迎来了其他人的大肆排挤和报复。为了争取叛将韩复榘的态度,冯玉祥亲自写信给石敬亭,让他交出职务。
想来也是可笑,石敬亭为了冯玉祥谋划颇多,但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冯玉祥自然选择牺牲老兄弟,这种做法也为后来中原大战老西北军兵败之后迅速解体埋下了暗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