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少华
编辑 | 李昊飞
出品 | 华山论剑V(iauto-ilife)
重庆的深秋,带着一股湿冷的凛冽,但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现场,空气中却弥漫着温暖与敬意。
当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颁发“2025年汽车工业饶斌奖”时,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
![]()
饶斌奖,于2013年设立,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最高荣誉”,它所表彰的不是某一项功绩,而是那些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在汽车工程及相关领域有重大创新性贡献和成就的专家或企业家。
付于武在为朱华荣颁奖时表示:“行业对他的认可实至名归。”他表示,“企业要想发展得好,一个充分条件便是要有灵魂人物坐镇。我与朱华荣相识多年,初见时他是科技工作者,而后历经院长、党委书记、总裁等岗位,直至如今成为董事长。20多年来,长安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无疑就是长安汽车的灵魂人物。”
![]()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同样毫不吝啬对朱华荣的赞扬,他表示:“企业精神源于背后众人,尤其是领军人物。朱华荣总研发出身,后走上领导岗位,负责产品与市场,为商业闭环担责,是我从研发走向企业经营的榜样与导师。”
“无论在哪个场合,只要朱华荣在台上,他就是绝对的焦点,他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能让所有人都信服。”末了,余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补充,这番话听起来或许有些“肉麻”,但绝对是发自肺腑。
对于不熟悉朱华荣的人来说,这般赞誉或许显得有些夸张。但对于长年跟踪观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媒体人而言,余凯博士恰恰道出了从业者的心声。
朱华荣在业内的口碑非常好,他说话时语调平稳,手势克制,但当他谈起技术路线、市场趋势,那种由内而外的笃定与清晰,总能让周围的喧嚣渐渐安静下来。之所以能成为“焦点”,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坚定与温和。
![]()
这种气质,恰如标题所言——谦谦公子,温润如玉。玉,质地坚韧,光华内敛,触手温润。这用来形容朱华荣,再贴切不过。他的坚韧,体现在一次次穿越行业周期的战略远见上;他的温润,则体现在待人接物的每一个细节里。
回溯朱华荣的职业生涯,恰好印证了这种“坚韧”与“温润”的融合。1986年,他从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进入了江陵机器厂工作。工作八年后,江陵机器厂与长安机器厂合并成立了长安汽车,此后朱华荣在长安汽车担任过技术员、发动机研究所所长、技术部副部长、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汽车技术中心主任、副总经理、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等职位,在长安完成了从技术人才到管理人才的蜕变。
2014年12月,朱华荣正式担任长安汽车总裁、党委书记,2020年,朱华荣上任长安汽车董事长。近四十载的职业生涯,几乎与长安汽车的每一次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不仅锻造了朱华荣对汽车全产业链深刻的洞察力,也奠定了他作为长安“灵魂人物”无可撼动的地位。
![]()
时钟拨回2017年。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在萌芽,大多数车企仍在犹豫观望,甚至连“PPT造车”都还是纸上谈兵。正是在那个时间节点,朱华荣石破天惊地发布了关于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香格里拉计划”。
在那个连特斯拉都在“产能地狱”里苦苦挣扎的年代里,一家传统央企喊出如此激进的口号,在许多人看来,无异于一场豪赌。震惊、质疑,甚至是嘲讽,是当时的主流声音。
![]()
对于外界的诸多质疑,朱华荣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如果我们等到市场成熟再转型,就永远只能做追随者。”
事实也的确如朱华荣预想的一样,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21年,中国新能源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那一刻,再回望朱华荣在三年前布下的那颗棋子,才恍然大悟,那不是一次冲动的冒险,而是一次基于深刻洞察的精准预判。他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为长安汽车在波澜壮阔的电动化浪潮中,抢占了最有利的航道。
更难得的是,朱华荣没有停留在战略宣言上。“香格里拉计划”发布后不久,“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紧随而至,“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同步启动。三大战略如同三驾马车,拉着这家有着160年历史渊源的企业驶向未来。
![]()
从2017年“香格里拉计划”的宏伟宣告,到如今新能源版图的全面落地,长安汽车以坚决的姿态和卓越的成果,生动诠释了何为国企新能源转型中的“最顺畅范本”,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就由阿维塔、深蓝汽车与长安启源组成的“三驾马车”产品矩阵。
具体来看,聚合了长安、华为与宁德时代三方优势的高端智能品牌阿维塔,9月销量为11,028辆,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并已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主攻主流科技市场的深蓝汽车,则凭借超级增程技术迅速成为爆款,其9月全球销量已达33,626辆,同比增长48.1%;1-9月累计销量232,266辆,同比增长61.9%,已然成为长安新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而作为承接长安基盘用户电动化切换重任的长安启源,今年累计销量已超过20万辆,说明其在主流家庭用户群体中获得了较高认可。
今天,长安的阿维塔、深蓝和启源三大品牌,如三驾马车般并驾齐驱,让长安从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悄然蜕变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公司。
![]()
这份远见,不是空谈,它渗透在长安的每一个角落。在朱华荣看来,汽车不再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而是智能生态的一部分。
正是得益于这种前瞻性思维,当别家企业还在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争论不休时,长安已经投入巨资,在底层技术上深耕细作,组建了近500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
这些人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长安汽车的梦想家和工程师,他们日夜攻克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的核心难题。
同时,长安也不吝啬于与强大的伙伴合作,比如在智能化领域,长安一边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借力巨擘的生态;一边坚持自研,不把命运完全交给别人。
![]()
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规避了完全依赖他人的风险,又借助外力加速了自身的进化。它让长安真正实现了从一家传统汽车制造商,向一家以科技为驱动力的出行公司的深刻转型。
如果说战略眼光决定了一家企业能走多远,那么组织与人才的活力,则决定了它能走多稳。在这一点上,朱华荣展现出了作为一名卓越“组织架构师”的远见。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长安汽车12位副总裁级别高管中,有7位“80后”。比如1981年的王辉、米梦冬、李名才,1982年的张法涛、王孝飞,1985年的贺刚,以及1986年的邓承浩........这些年轻的面孔,无一例外都被委以重任,在最核心的品牌和最关键的岗位上掌舵领航。
![]()
这在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体系庞大的体制内是极其罕见的。朱华荣所做的,不仅仅是提拔几个年轻人作为点缀,而是系统性地为企业的未来注入了新鲜血液。
资料显示,在长安汽车近5000名研发人员中,有超过七成都在35岁以下。当许多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青黄不接时,长安已经形成老中青三代无缝衔接的人才结构。
放眼国内所有车企,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长安汽车的人才梯队建设堪称典范。
![]()
功绩之外,更让人动容的,是朱华荣的“为人”。无论面对的是行业前辈、合作伙伴,还是普通的媒体记者、一线员工,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的、发自内心的尊重。
与他交流,你感受不到丝毫来自千亿级企业董事长的压迫感。他的眼神总是专注而温和,他的语速不疾不徐,总能耐心地倾听,然后条理清晰地给出他的见解。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带动整个企业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变革,六旬的他亲自下场做起了短视频,开设了“老朱”的视频号。镜头里的他,没有精心设计的脚本,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真实地分享着自己的工作、生活与思考。
你能看到他在试驾新车时流露出的纯粹喜悦,也能看到他在办公室里深夜工作的疲惫身影。这种毫无保留的真诚,远比任何宏大的企业宣传片都更具感染力。他用行动告诉整个长安团队:变革,必须从我们自己开始。
在汽车行业“黑公关”盛行,各家车企表面言笑晏晏,私下互相挖坑的背景下,朱华荣主导的长安汽车也是鲜少从不与友商交恶,一心专注自身发展的车企。
朱华荣就像一位温和而坚定的师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着整个组织在新时代里稳步前行。
当然,还有那次关键的转折——长安与东风的合并风波。今年2月,长安汽车、长城军工、中光学等7家兵装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间接控股股东兵装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变更。随即外界传言四起,“东风并购长安”似乎已经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然而,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看到了,长安的实力和努力被主管部门所认可,并将其升级为一级央企。这不只是行政层面的跃升,更是实力的认可。
![]()
这份功绩和坚持,足以让朱华荣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当饶斌奖的荣光最终落于朱华荣肩上时,在场所有人丝毫不觉得意外,这份荣耀的确“实至名归”。
回望中国汽车工业来路,从饶斌那代人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朱华荣这代人的开拓创新,变的是技术路线与市场环境,不变的是产业报国的初心与远见卓识的担当。“饶斌奖”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因为它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精神的传承。
如果说,以饶斌为代表的第一代汽车人,面对的是“从0到1”的生存命题,他们的使命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用钢铁意志铸就共和国的工业脊梁。那么,以朱华荣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军者,面对的则是“从1到N”的强盛命题,在全球化浪潮和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如何引领一个庞大的传统体系,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自我进化。
从饶斌到朱华荣,从“奠基者”到“领航员(参数丨图片)”,中国汽车工业的接力棒从未旁落。这根接力棒上,刻着“产业报国”的初心,也淬炼着拥抱未来的勇气。朱华荣的获奖,既是对过去的最高致敬,更是为中国汽车的未来,树立了一座关乎远见、格局与担当的精神坐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