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000亿市值,转瞬归零!昔日“调味品霸主”,如今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2. 股价腰斩再腰斩,商超货架边缘化,超过800家经销商集体撤离。
3. 这一切的导火索,源于一张揭开真相的配料表:出口产品纯净如初,国内版本却堆满食品添加剂。
![]()
4. 更致命的是,面对舆论风暴,它的应对方式堪称“自我毁灭式公关”,将消费者亲手推向竞品阵营。
5. 这个曾家喻户晓的老品牌,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渊?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 海天风光不再
7. 到了2025年,海天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8. 随便步入一家连锁超市的调味区,就能看到它陈列面积被压缩近半。
9. 原本占据C位的核心位置,已被千禾、厨邦等新兴力量强势取代。
10. 许多社区小店甚至悄悄将其下架,理由直白——“放着卖不动,纯属浪费空间”。
![]()
11. 更触目惊心的是资本市场表现:从2021年每股突破120元高位,一路滑落至不足40元。
12. 三年时间,总市值蒸发接近5000亿元。
13. 投资者无奈调侃:买的明明是酱油股,亏的却是血汗钱。
![]()
14.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佛山,调味行业还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技术落后,利润微薄。
15. 当时没人相信一瓶酱油能做成大产业。
16. 刚毕业的庞康进入当地一家国营酱园担任技术员。
17. 他整日泡在发酵车间,守着陶缸反复调试配方,连衣服上都浸透了酱香气息。
![]()
18. 同事笑他过于较劲,但他坚信,传统调味也能做出科技含量。
19. 凭借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和敏锐商业嗅觉,庞康用了十余年,从基层技术员升任厂长。
20. 1994年主导企业改制,成为掌舵人,并重启“海天”这一历史品牌。
21. 深知品质为王的技术背景让他意识到,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唯有打造全国性品牌才能破局。
![]()
22. 关键转折出现在2000年,当时市面上酱油包装雷同,缺乏辨识度。
23. 庞康顶住内部压力,斥巨资拿下央视黄金广告位,打出“海天酱油,中国人的味道”口号。
24. 结果出人意料地成功——广告播出后,品牌知名度迅速飙升,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25. 此后的十余年间,海天开启高速扩张模式。
26. 渠道网络覆盖城乡角落,无论是街边餐馆还是家庭厨房,几乎无处不在。
![]()
27. 2014年成功登陆A股,股价持续走高。
28. 市值一度逼近5300亿元,更有传言称有望冲击7000亿大关,风头远超诸多地产巨头。
29. 庞康个人财富随之暴涨,突破160亿元,跃居行业首富之列。
![]()
30. 除酱油外,海天陆续推出蚝油、料酒、复合调味酱等系列产品,全面渗透中国餐桌。
31. 当年想成为其经销商需层层筛选,消费者也普遍信赖这个老字号,认为老牌子即代表可靠品质。
![]()
32. 配料双标终翻车
33. 谁也没想到,崩塌来得如此迅猛。
34. 而引爆危机的起点,仅仅是一份被公开对比的配料清单。
35. 2022年国庆期间,有博主发现:销往日本的海天酱油,成分仅为水、大豆、小麦与食盐。
36. 而在国内销售的同款产品,却添加了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多种化学添加剂。
![]()
37. 当时正值辛吉飞“科技与狠活”系列视频爆火,公众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
38. 消息一经曝光,退货潮与抵制声浪瞬间席卷全网。
![]()
39. 更令人寒心的是,海天非但未解释国内外配方差异原因,反而接连发布声明,宣称要追责所谓“造谣者”。
40. 并强调“各国标准不同属行业常态”,暗示质疑者是在抹黑中国制造形象。
41. 这一举动无异于给怒火添柴,直接扣上“不爱国”的帽子激化矛盾。
![]()
42. 整个事件中,海天始终以“合法合规”自居,既不说明配方逻辑,也不开放生产流程接受监督,更无任何情感安抚。
43. 曾经塑造的“踏实可靠”品牌形象,一夜之间沦为“仗势欺客”的代名词。
![]()
44. 反噬迅速到来:股价从120元上方暴跌至40元以下,市值从巅峰缩水近5000亿。
45. 截至2023年,经销商净流失达581家,累计退出超800家,酱油销量下滑逾20万吨。
46. 原本垄断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迅速填补。
![]()
47. 千禾味业凭借“零添加”概念,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
48. 欣和旗下六月鲜主打六个月足期酿造,轻盐产品做到减盐不损风味,赢得大量健康饮食爱好者青睐。
49. 厨邦依靠“晒足180天”天然发酵工艺与非遗晒露技艺,牢牢稳固区域市场地位。
50. 即便2025年海天营收略有回升,也是通过大幅降价换取销量,导致毛利率严重下滑,过去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终结。
![]()
51. 口碑破裂之后,海天尝试多次挽回局面,却屡次弄巧成拙。
52. 推出的“海天0”系列,“0”字标识醒目突出,实则仅为注册商标,并非真正无添加。
53. 有用户送检发现产品含有微量镉与砷,联系客服时获得回应模糊不清,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
54. 后来又试图跨界转型,推出火锅底料、苹果醋口味雪糕等新品类。
55. 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反讽:“连酱油都做不好,还想折腾别的?”俨然成了盲目自救的笑柄。
![]()
56. 更雪上加霜的是,2025年6月爆发“蛆虫门”事件。
57. 武汉一名消费者刚开封一瓶新购酱油,竟发现瓶内存在活体蛆虫。
58. 向客服投诉后,对方坚称系储存不当所致,拒绝承担责任。
![]()
59. 实际上,早在2020年湖南、浙江等地已有类似反馈,官方当时亦采用相同说辞。
60.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此类问题极可能源于生产环节存在污染风险,而非单纯存储问题。
![]()
61. 赢在信任输在傲
62. 其实,海天并非首个因“双标”策略翻车的企业。
63. 2021年,梦龙被曝出中外用料悬殊:国内版使用植物油混合奶粉,欧洲版则采用纯乳制品,价格相近但成本差距显著。
64. 品牌回应模棱两可,长期建立的高端定位瞬间瓦解。
![]()
65. 同年,加拿大鹅因退货政策区别对待引发争议:中国大陆门店最初禁止退换,而欧美地区享有30天无理由服务。
66. 尽管后期调整规则,但消费者心中的隔阂已然形成。
![]()
67. 这些曾经广受追捧的品牌,皆凭借强大影响力积累巨额利润,却最终败在“公平对待消费者”这一基本准则上。
68. 差别待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深层傲慢。
69. 而今天的中国消费者,不再只关注产品功能,更看重是否被尊重、是否被平等对待。
![]()
70. 回顾过往,海天确实有过辉煌篇章。
71. 依托遍布全国的渠道体系和丰富的产品线,它曾占据约六成酱油市场份额,成为千家万户厨房标配。
72. 早年对发酵工艺的深入研究,也为品牌积累了一批忠实拥趸。
![]()
73. 如今海天也在逐步调整战略,扩大零添加产品矩阵,并主动披露部分生产流程细节,试图重建公众信心。
74. 但信任一旦破碎,修复之路异常艰难。
75. 那消失的5000亿市值,如同一声沉重警钟,响彻整个企业界:
![]()
76. 第一,合规只是底线,信任才是上限
77. 符合国家标准仅是入场资格,消费者选择你,更多是基于情感认同与品牌信赖。
78. 而海天被揭露“内外有别”的配方策略,恰恰击穿了这份情感基础。
![]()
79. 第二,别指望旧经验通吃未来
80. 昔日靠“渠道铺货+电视广告”打遍天下,但当下已进入“成分透明、态度真诚”的消费新时代。
81. 商超货架纷纷强调“清洁标签”,沃尔玛甚至主动下架氨基酸态氮未达标产品。
82. 若无法洞察消费者真实诉求,终将被时代淘汰。
![]()
83. 第三,市值或可回升,口碑碎了难复原
84. 股价下跌尚有机会反弹,但信任一旦崩塌,就如同破碎的镜子,纵使拼接完整,裂痕仍清晰可见。
85. 海天赢在过去的“渠道为王”,却输在当下的“尊重缺失”。
![]()
86. 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意识到,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依赖历史光环生存。
87. 海天若真想重回巅峰,仅靠推新品、打价格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放下姿态,真正把用户放在核心位置。
88. 归根结底,摧毁一个品牌的,从来不是外部环境变化多快,而是其内在滋生的傲慢。
89. 只有把消费者真正放在心里,企业之路才能走得稳健而长远。
![]()
90. 结语
9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次购买行为,都是消费者对企业诚意与尊重的一次投票。
92. 若因一时成就而遗忘初心,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可能顷刻动摇。
93. 参考文献:1.钛媒体APP:《海天酱油面临“难关”》2024-06-25 2.山西晚报:《市值蒸发近5000亿!!“酱油一哥”最新回应》2023-11-05 3.新浪财经:《超市酱油销售现状:有人买促销海天,有人只认干禾,多数顾客看配料表》2022-10-09 4.每日经济新闻:《海天味业再回应“双标”风波 中国人食用三于年的酱油到底能否有添加剂?》每日经济新闻 5.新京报:《海天味业被曝酱油生蛆,专家称可能储藏不当导致》2020-09-18 6.新晚报:《海天酱油现活蛆!客服回应:酱油开封后吸引蝇虫叮咬产虫了》2025-06-07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