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红领巾 两地长城情——长春、秦皇岛两地市民40年后续写守护长城的故事
从1985到2025,从长春到秦皇岛,一份穿越时光,跨越山海的修复长城、守护长城的温暖故事被再次续写。10月17日,40年前为修复长城捐红领巾、写心愿信的原长春平阳街小学五一班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实现了当年的心愿:站在老龙头上,展望祖国的未来。
![]()
李桂琴(右四)把全体师生准备的锦旗赠予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
长城博物馆展出的当年寄出的红领巾和信件。记者 姜涛 周静 摄
“整整盼了40年,真的见面了!”当天,在老龙头景区,74岁的原山海关区文物保管所所长郭泽民紧紧握住86岁的长春退休老师李桂琴的手,感慨地说。这一声问候,牵出一段与长城相连的故事。
一捧泥土融入长城
时间回溯到1985年6月,当时“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正在祖国大江南北传递,长春市平阳街小学五年级一班班主任李桂琴从报纸上看到老龙头启动修复工程的消息后,便以“爱祖国,爱长城”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开中队会,少先队员们热爱祖国、建设长城的热情被点燃,他们将“为修复长城做点什么”的心愿写在信里,并把45个少先队员的名字绣在红领巾上。随红领巾和信一起寄到山海关的还有一捧长春的泥土。
在修复老龙头工程现场,这封信被宣读,鲜艳的红领巾挂在杆子上,立在工地最高处。那一捧来自千里之外的泥土,撒到夯土之内,融入长城之中。现场的建设者被孩子们“修我长城”的热情深深感染,那令人动容的场面,郭泽民至今记忆犹新。
不久后,山海关区文物保管所等三家单位共同写了回信,向长春的少先队员发出邀请,“希望你们有机会来山海关参观游览,目睹老龙头天开海岳的英姿。”
一次会面牵动人心
40年弹指一挥间,由于种种原因,当年的邀约者一直没有等来红领巾的主人。那份“在老龙头见面”的约定始终沉甸甸压在郭泽民心底,他动情地说:“希望有生之年,能在老龙头上见一面,那将是多么好的情感交流!”
今年6月,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内,红领巾和信被陈列在显著位置,秦皇岛和长春人民“修我长城”的往事,再次牵动了两地人的心。带着这份牵挂,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长春市广播电视台,多方寻访,终于找到了红领巾的主人。
![]()
郭泽民(左)与刘艳、李桂琴(右)登上老龙头。记者 姜涛 周静 摄
10月17日当天,李桂琴和当年五一班的三名少先队员刘艳、龚明华、依梁伟终于登上老龙头,听郭泽民讲老龙头的修复历程;来到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看当年一针一线绣上名字的红领巾,全面了解长城的历史。
“敬40年前心怀热爱的你们,敬代代相传的红领巾精神。”山海关区的少先队员代表特意赶来,向这些曾热情参与长城修复的前辈敬少先队队礼。长城博物馆的少先队小讲解员,还会继续将这段跨越40年,以红领巾为纽带的长城故事讲给中外游客听。40年,足以让青丝成雪,却从未褪色那份对长城的深情。一条红领巾,连起了两座城,更谱写出一段守护长城的佳话。
来源:秦皇岛日报
责任编辑:高小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