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迎来190周年华诞。该院始建于1835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医院,也是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
在190周年院庆之际,医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目前,医院已拥有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涵盖内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等重要领域。在临床技术方面,医院具备肝脏、肾脏、心脏、肺脏四大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质,开展全球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腔镜下术中导航保乳乳腺癌手术、阵发性房颤纳秒脉冲电场消融手术等技术创新。
在科研创新方面,医院2024年获批广东省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成为国内首批干细胞与体细胞临床研究“双备案”机构;宋尔卫院士团队提出的“肿瘤生态学说”获得学界广泛关注与认可;医院在医工融合领域取得较大进展,成功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等创新产品的研发。
医院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逸仙博士后培优计划”“逸仙启航计划”“逸仙人才计划”等系列工程,形成由院士领衔的专业团队。同时,医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实践思政”双途径临床思政育人模式,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
在医院建设方面,医院形成了“大院区”发展新格局:花都院区填补了广州北部和空港经济区的高水平医疗空白;海珠湾院区一期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深汕院区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持续为粤东及周边地区提供高精尖医疗服务。医院还积极参与援疆、援藏、援外等医疗支援任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站在建院190周年的新起点上,医院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路径:完善疾病生态观理论体系;攻克生命医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世界一流疑难重症诊疗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高水平临床和科研队伍;构建理论、临床、转化联动生态体系,坚定走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谢睿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