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冲)近年来,邵阳县以智慧监管平台赋能“校园餐”管理,实现对食材采购、厨房操作、食材配置、食品安全、资金拨付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学生吃得营养、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全县各中小学食堂采购成本整体降低约20%,学生餐费同比分别下降1元、2元/餐,师生总体满意度达96%。2024年10月,该县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题培训会议上作地方典型经验发言。
管大盯小降成本。一是线上竞价公开化。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将大米、食用油、蛋类、豆制品、肉类等大宗食材采购由线下搬到线上。利用大数据优选157家大宗食材供应商,供应商线上公开竞价,在确保食材质量的情况下,按价低者得(同价时间优先)规则由系统自动匹配供应商。通过线上公开竞价,大宗食材采购成本整体降低约20%,大米采购价格较以往每袋降低10元左右。二是日常管理扁平化。通过智慧监管平台系统,各种台账登记实现无纸化,员工晨午检、厨具消毒消杀、签约供货商管理、菜谱制作、菜谱营养分析、采购记录、食材验收、食材出入库、库存管理与盘点、领导陪餐、教师员工共餐、成品留样记录在系统里面都能自动生成相应的数据和台账,减少人工的登记,实现高效。原本多人的食堂管理工作现在一人通过监控平台就能完成。通过这些措施,“校园餐”管理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500人以上的学生食堂管理团队由原来的7至8人降低到4人以下,管理成本、办公成本大幅压缩。三是人均带量精细化。管理系统根据人均带量精准核算采购量,避免过量、重复采购;对购进食材规范仓储、先进先出、实时报损,有效降低食材损耗。如县十一中食堂通过人均带量精细化管理,在实施前每月食材损耗约为采购量的8%,实施后将食材损耗降低至约3%,大大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成本。通过精准核算采购量,该校食堂每月的采购成本较之前降低了15%左右,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立体监管保安全。一是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各学校全覆盖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立家委会陪餐等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和内外协同监管,给学生食堂安全扣上“双保险”。二是进口出口全程把关。学校食堂通过管理系统“下单”,供应商“接单”将食材送达学校,所有食材第一时间被赋予“批次码”录入管理系统,系统对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出餐、就餐、陪餐等全环节无死角监控、溯源回查。三是实时监控预警提醒。对食堂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手机、抽烟、未佩戴工作帽、陌生人闯入或蛇鼠意外闯入等安全隐患自动报警,并自动抓拍留证,食堂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及时收到预警信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此外系统还能根据食材过期、证件过期、操作异常、数据异常等情况发出预警,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科技赋能防腐败。一是变人防为技防。采购食材验收录入系统后,所有报账数据系统自动生成,杜绝人为篡改,减少人工误差,全程阳光操作、有迹可循。二是变见面为隔屏。供应商与教育部门、学生食堂等相关人员从传统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压缩交往空间,有效避免因供需关系长期固定结成的“利益链”与“关系网”。三是变分散为集中。教育、市监、发改、卫健、农业农村等多个职能部门共享食堂智慧系统平台账号,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价格监测、风险监测等多方位的协同监管,做到了“区域一张网,管理一平台”的高效监管模式,降低了大宗食材采购中的利益输送和“微腐败”等风险。
健全机制促长效。一是优化检查机制。食材采购标准,全面实行食品源头码、出入库等10类台账登记备查制度,做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二是强化警告制度。设立供餐管理“一企一档”“一校一档”,实行“预停业停产、停业停产整顿、取消供餐资格”三级警告制度。三是实化评价机制。各职能部门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资金管理“一月一申报、一月一结算、一期一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