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值1489元的进口化妆品没做好查验记录,最后不仅免了处罚,还学会了建立追溯体系!”今年3月,大武口区某化妆品店店主拿着执法人员手写的合规清单连声道谢。这样的温情执法场景,正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721”工作法(七分服务、两分监管、一分执法)的日常实践,如今,越来越多市场主体在这样的温情执法中,切实感受到“力度与温度并存”的法治关怀。
作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早已用“721”工作法重构了执法体系:对轻微违法者侧重“免罚+指导”,对合规经营户注重“提醒+帮扶”,对严重违法者则坚持“严惩+震慑”。2020年至今,我市精准推送提示短信10万余条,为28678家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修复指导,移出异常名录库,帮助386家企业重塑信用形象——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市从“重罚轻教”向“教罚结合”的深刻转变,也是“人民市监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落地。
类似的“免罚+指导”故事,也发生在大武口区一家超市。去年8月,该超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促销广告时,配图地图因漏绘部分岛屿引发关注,广告发布24天内仅7人阅读,影响较小。“没想到发个促销广告,还会涉及国家版图问题!”超市负责人得知问题后懊悔不已,第一时间删除了违规广告。考虑到这是企业首次违法,且主动整改态度积极,执法人员没有简单处罚,而是带着《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上门,“手把手”指导企业建立“部门初审——法务复审——负责人终审”的广告三级审核制度。如今再发布宣传内容,超市工作人员都会先核一遍地图、查一遍法规,“心里多了道‘安全阀’,经营也更踏实。”
在关乎群众健康的医疗领域,“721”工作法的温情同样可见。去年8月,某诊所有限公司为方便患者服用,将整瓶药品拆分为343袋销售,却因分装袋未标注名称、批号及有效期,被执法人员发现。涉事药品货值3200元,售出量仅占1.5%,经执法人员核查后确认,售出药品均有对应处方,进货渠道合法,诊所也立即停止了不规范操作。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同时指导诊所建立“拆零药品标识卡”制度,要求每袋药品都清晰标注“名称——批号——有效期——用法用量”。“现在患者拿药时,我们还会主动讲解标签信息,既保障了用药安全,也能让大家更信任我们。”诊所负责人说。
柔性执法绝非“放任不管”,面对涉及民生安全的严重违法行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中,执法人员排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368家,整改问题398项,完成食品、药品监督抽检2389批次,牢牢守住群众“舌尖上”“药箱里”的安全;“秋风行动2025”专项执法中,联合公安部门检查经营主体136家,发现案源线索361条,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98份,立案数139件,结案数94件,罚没款63.86万元。精准打击了一批典型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881件,罚没款497.51万元,而被处罚市场主体的实地回访满意度达95%,真正实现了“刚柔并济”的治理效果。
“法治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暖人心的实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王惠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721”工作法,用“七分服务”为企业发展铺路搭桥,用“两分监管”为市场竞争划定规矩,用“一分执法”为民生安全守住底线,让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动能。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