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建好阵地、配强队伍、办实活动,用“接地气、冒热气”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努力让文明实践充分融入群众生活。
阵地建在群众身边
“小区可以增加老年人互动区。”“要设置一个免费缝纫的场所!” ……在北园社区“北园拾理”文明实践点,居民们热烈讨论着家园建设。秉持“有事我来办,社区在身边”的服务理念,实践点化身解决群众线下需求的“12345”窗口,创新建立“3+2”模式(3天社会服务组织开展活动+2天社区工作者现场办公),免费理发、衣物缝补、快乐健身、爱心义诊等便民实用服务一应俱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点让“服务在身边”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城西社区文明实践站内,假期公益班开展的如火如荼,书法、葫芦丝、简笔画、折纸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家长为自家孩子报名;几张板凳、一把剪刀,中溪镇文明实践所“溪”阳义剪的志愿者们把理发店搬进了环卫之家、敬老院,为偏远山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群体解决了理发难题。
据了解,宁国市现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7个、文明实践所19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120个、文明实践点35个,实践阵地遍布城乡,织密“十五分钟文明实践圈”。
活动瞄准群众所盼
协商议事、便民服务、爱心义诊、文艺汇演、公益集市、拔河比赛……这些丰富多样的便民服务都被“打包”进“口袋”,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这就是宁国市的“邻里节”活动。
自2020年启动以来,“邻里节”按照“市级统筹、所站推进”的思路,该市文明办设主会场举办主场活动,精心设置“邻里学”“邻里乐”“邻里颂”“邻里助”4大类17个互动项目。同时,全市120 个文明实践站立足实际、各显神通,结合“我们的节日”“村晚”“百家宴”同步开展活动,整合宣传、文化、医疗、教育等资源,让“文明风”融入“烟火气”,让群众在家门口畅享“一站式”文明实践服务。
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办在哪里。当暮色来临,宁国的夜晚被点亮成另一场盛宴。在城市的灯火中,书香阅读、“宁阳之声”文艺夜演、“幸福家”家风家教讲座、中医药夜市、健身夜场纷纷登场……回顾文明实践这七年,一条主线贯穿了全市文明实践的始终,那便是找准群众“急难愁盼”,用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聚民心,把文明实践活动办进群众心窝。
群众成为实践主力
参与社区文明实践,“娘子军”们热情满满。在凤凰社区“贤娘熟得”文明实践服务队里,汪水秀等60余名威望高、情况熟、心肠热、善沟通的“熟”大姐纷纷自愿参与,每周5天开展“邻里串门”唠嗑式走访,收集信息、宣传政策、调解矛盾、帮扶困难群体。自成立以来,她们常态化走访排查2000余户,累计调解家庭、邻里、物业纠纷等57件,解决老人生活难题11件,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熟人”解“熟事”,以“柔性”化解“坚冰”,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
“现在村里的事大家都争着参与,我们组建的‘山哈义警’服务队,队员多是村里民宿业主,主动报名开展交通疏导、安全指引、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服务,既保障了安全,又让年轻人发挥了作用。”云梯畲族乡千秋畲族村“山哈义警”队长杨方国自豪地说。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宁国市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组织者,主动融入文明实践网络,成为文明实践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宁国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6万余人,占常住人口15%以上。
文明实践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如今在宁国,一个个崭新的阵地,一个个创新的项目,一支支活力的队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和传播提供了有效渠道,一幅文明幸福的山城画卷正徐徐铺展。(汪李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