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秋日的普安县大湾村,云雾漫过连绵山坡,1800亩的种植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田垄间,3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各司其职,60岁的何玉喜站在育苗地里,眼里满是对产业发展的笃定。“这1800亩地,种着天麻、吴茱萸、黄精,今年还新增了山桐子,多亏普安农商银行一直以来给予的资金支持,我才能放心把产业做这么大。”何玉喜说,在大湾村,他的种植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还带着村里30多人在家门口挣钱!
![]()
山桐子育苗基地。
何玉喜早年以养蛇为业,后受疫情影响,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转行做起了中药材种植。起初何玉喜种植吴茱萸、黄精,但是由于这两种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资金回笼时间慢,经过再三思考,他决定增加天麻种植。何玉喜的天麻分林下和室内两种模式种植,林下天麻和吴茱萸、黄精套种,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从长远来看收益也能翻好几番。
念头虽萌生,但资金从何而来?1800亩基地的前期投入、林下天麻要清理杂木、搭建防护网,室内需建标准化种植棚、批量采购菌棒,吴茱萸、黄精的种苗和基肥得按需调配等等,算下来这笔支出可不小,家里的积蓄根本不够支撑。“看着连片的土地,想干事却没本钱,那阵子我天天在地里转,光着急却没辙。”何玉喜说。
![]()
林下天麻种植。
普安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及时调查并增信放贷,为种植基地注入了金融“活水”。资金到位,他立刻开启了“连轴转”模式,带着村民清理林下杂木、在室内调试棚架温度、湿度,学习中药材吴茱萸修剪、黄精病虫害防治技巧。近些年,普安农商银行累计向何玉喜投放贷款资金195万元。
在销售这件事上,何玉喜凭着自己多年的人脉和市场敏锐度,走出了一条“对接云南市场”的路子。随着基地作物陆续成熟,他带着天麻样品多次奔赴云南昆明等地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一家家讲品质、谈合作,最终和云南一家经销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刚开始也怕谈不下来,毕竟天麻供货量这么大,但想着基地里30多个村民等着挣钱,就硬着头皮跑,现在好了,云南的经销商每月都会按时来拉天麻,根本不愁卖。”何玉喜笑着说。
今年年初,何玉喜又在基地边缘种上了山桐子幼苗——这种树既能保持水土,木材可做高端家具,果实能榨油,市场也有稳定需求,正好能丰富基地的作物品类,与天麻形成“短期收益+长期培育”的产业搭配。
![]()
金融服务进基地。
“今年天麻的收成在70万元左右,跟着干活的村民每天每人120元工资!吴茱萸、黄精还在好好长着,等过几年成熟了,收益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何玉喜指着刚刚搬上车的天麻,心里满是自豪,“这车就是发往云南的,普安农商银行帮我稳住了资金根基,我就能放心跑市场,与大家一起致富。”
何玉喜的故事只是普安农商银行助力创业、推动地方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普安农商银行为无数像何玉喜这样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敞开大门,截至9月末,普安农商银行发放涉农贷款46.92亿元。其中,支持县域重点产业茶产业4.81亿元、烤烟产业2.79亿元,支持蔬菜产业1.65亿元,水果产业1亿元,林下中药材0.84亿元,生猪产业4.95亿元。(文/图 张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