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是公婆出钱买的,现在要离婚,这房子我有份吗?” 在离婚财产分割纠纷中,这是高频出现的疑问。随着房价高企,父母为子女婚后购房出资成为普遍现象,但婚姻破裂时,房产归属往往牵动多方利益。结合《民法典》及最新司法解释,通过多起法院审结案例,可清晰梳理女方能否分割房产的核心判定标准,为类似纠纷提供法律参考。
![]()
一、核心判定原则:“约定优先”,无约定看三大关键要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婚后男方父母出资购房的归属判定,首要遵循 “有约定从约定” 原则。若父母与小夫妻明确约定出资为 “借款”,或书面协议载明 “仅赠与男方个人”,且有银行流水、公证材料等佐证,房产通常归男方个人所有,女方无权分割。
若未明确约定,法院会结合产权登记情况、出资方式、家庭贡献三大要素综合判断,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纠纷的主要分歧点。
二、四种典型场景:不同情形下的房产分割结果
场景 1:婚后男方父母全款出资,房产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
结论:属夫妻共同财产,女方有权分割,分割时倾向出资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例:李某与张某婚后,李某父亲以征收补偿款全额出资购房,登记在二人名下,后续中介费、税费也由李某父亲支付。离婚时,李某主张房产为个人财产,张某则要求平分。法院认定,因李某父亲未明确约定 “仅赠与李某”,房产属共同财产,但考虑到出资全来自男方父母,最终判决房产归李某所有,李某需向张某支付房产估价 20% 的折价款。
法官解释,此类情况虽认定为共同财产,但 “全额出资” 会成为分割时的重要考量,通常不会简单按 50% 均分,而是兼顾出资方利益与另一方对家庭的付出。
场景 2:婚后男方父母出首付,夫妻共同还贷,房产登记在双方名下
结论:属夫妻共同财产,女方可按贡献比例分割净值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 “小伟与小茜离婚案” 颇具代表性:2020 年,小伟父母在二人婚后分两次支付 50 万元首付,房产登记在小伟、小茜名下,婚后二人用共同收入还房贷。离婚时,房屋市值 220 万元,剩余贷款 90 万元,净值 120 万元。小伟主张房产归个人,仅愿补偿 20 万元;小茜则要求均分。法院最终判决房产归小伟所有,小伟需补偿小茜 60 万元(净值的 50%)。
法院指出,男方父母婚后出资未明确约定赠与个人,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且婚后共同还贷进一步强化了 “共同所有” 属性。分割时需先扣除剩余贷款,再按双方对房产的贡献(如还贷比例、家庭劳务付出)分配净值。
场景 3:婚后男方父母全款出资,房产登记在男方名下
结论:需举证 “赠与个人”,否则视为共同财产2025 年施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明确,此类情况若男方父母无法提供书面赠与协议等证据证明 “仅赠与男方”,法院可认定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可判决房产归男方所有,由男方根据婚姻存续时间、家庭贡献等因素补偿女方。
例如,某案例中,男方父母婚后全款购房登记在男方名下,无明确约定。离婚时,法院考虑到双方婚姻存续 5 年且育有一子,女方长期承担家务,判决男方补偿女方房产市值 30% 的款项。
场景 4:婚后男方父母出资,房产为 “代持” 性质
结论:女方无权分割,房产归实际权利人(男方父母)深圳市罗湖区法院曾处理一起特殊案件:王某与孙某婚后,王某母亲全额出资购房,登记在王某名下,双方签订《代持协议》,约定王某仅为 “代持人”,房产权益归王某母亲所有,后续贷款也由王某母亲偿还。离婚时,孙某主张分割房产出售后的增值款,法院驳回其诉求,认定房产实际权利人是王某母亲,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此类情况的关键的是 “代持证据”—— 需提供书面代持协议、父母全额出资凭证、还贷记录等,证明房产与小夫妻无关,否则仍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三、女方维权要点:举证是关键,这三类证据不能少
在离婚房产分割中,“谁主张谁举证” 是核心原则,女方若想维护自身权益,需提前保留三类证据:
- 共同贡献证据:如婚后共同还贷的银行流水、转账记录,参与房屋装修、维护的付款凭证,以及照顾子女、承担家务的证人证言(如邻居、家政人员证明),这些可证明对家庭的非金钱贡献。
- 无 “单方赠与” 证据:若男方主张父母出资为 “单方赠与”,女方可要求其提供书面赠与协议、公证材料等;若男方无法提供,可佐证房产属共同财产。
- 房产增值证据:如购房合同、房屋评估报告、市场成交记录等,明确房产增值幅度,确保分割时能按比例获得补偿。
![]()
四、法律建议:提前规避纠纷,比事后维权更重要
婚姻的核心是情感与责任,房产不应成为破裂时的 “战场”。建议夫妻在接受父母购房出资时,做好以下准备:
- 书面约定优先:通过《赠与协议》或《婚内财产协议》明确出资性质(借款 / 赠与)、赠与对象(个人 / 双方),并由各方签字确认,必要时进行公证,避免 “口头约定” 无据可依。
- 保留出资凭证:无论出资方是谁,都应留存银行转账记录(备注 “购房款”)、购房发票、税费缴纳凭证等,明确资金来源和用途。
- 理性协商解决:若已产生争议,优先通过协商确定分割方案,若协商无果,可借助社区调解、律师介入等方式化解,避免诉讼对家庭关系造成进一步伤害。
法律既守护财产安全,也兼顾婚姻家庭的伦理与公道。了解婚后父母出资购房的分割规则,不是为了 “算计”,而是为了在婚姻中明晰权利与义务,让感情少受物质纠纷的困扰。毕竟,一段健康的婚姻,需要情感的支撑,也需要规则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