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合肥中国书法大厦内灯火通明,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隶书评审预备会在此召开。这场会议不仅是对即将开始的隶书评审的部署,更透露出一个引人关注的消息:为何篆书组的特等奖会遗憾空缺?
![]()
评审预备会现场
在会议现场,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刘恒首次对篆书组特等奖空缺作出回应。他坦言,这一决定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缺乏特别突出的作品,评委会坚持宁缺毋滥;另一方面,作品中存在的错字等硬伤也影响了最终评定。
这个价值50万元的特等奖空缺,背后是评委们对艺术标准的执着坚守。刘恒透露,直播过程中许多网友对这一决定表示理解,这反映出大众对书法艺术认知的成熟。
预备会上,刘恒介绍了隶书组的评审任务:面对3979件投稿作品,评委们需要在当天遴选出200件入围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入围作者既包括非中国书协会员,也涵盖中国书协会员,体现出赛事参与面的广度与创作层次的多元。
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主任李士杰在会上强调,篆书组评审工作规范有序,未引发负面舆情,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示范。他要求全体评委再接再厉,将“中国书法大厦”打造成为中国书法家信赖的精神家园。
针对评审纪律,李士杰态度明确:必须杜绝私人感情干扰,严格依规评审,珍视学术声誉与职业操守。他坚定地表示,对任何违规行为将采取“零容忍”态度,违规者坚决清除出评委队伍。
“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的意义不亚于筑起一座实体的中国书法大厦。”李士杰说,“这不仅是一项赛事组织,更是在塑造时代书法标杆,书写我们共同参与的历史。”
![]()
隶书组评委合影
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委员徐正濂在会议尾声强调,每位评委既享有独立评判权,也应承担相应责任。他特别提醒隶书组评委,评审前务必认真研读审读手册,确保评审工作有章可循、标准统一。
11月5日,在隶书开评前的开幕式上,李士杰为以韩少辉为组长的隶书组评委颁发聘书。随后,隶书初评正式展开。这场对近4000件作品的严苛筛选,将继续秉承“透明、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全程媒体直播接受社会监督。
篆书组的特等奖空缺,不仅是一个奖项的缺失,更是一种态度的宣示——在这项全国顶级书法赛事中,艺术质量永远是第一标准。隶书组的评审将如何继续践行这一理念,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更多权威信息,请继续关注书法集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