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伦敦查塔姆研究所的论坛上抛出了一个颇具话题性的观点: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仅28岁,中国已达39岁,印度早晚会赶超中国。这番话在国际舆论场掀起不小波澜,尤其是在中印关系刚因直航重启出现缓和迹象的背景下,李显龙的表态很难被视作单纯的人口统计学分析。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他发声前后,新加坡正密集推进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全年联合军演次数飙升至11次,同时樟宜基地对美军的开放力度丝毫未减,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藏着这个城市国家在大国夹缝中精心算计的平衡术。
![]()
李显龙拿人口年龄中位数说事,显然是看到了印度所谓的“人口红利”优势。数据确实摆在那里,印度人口已达14.38亿,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年龄中位数比中国年轻11岁还多,劳动年龄人口预计2048年达到11亿峰值,理论上确实具备长期发展的人口基础。但作为深耕东南亚安全事务数十年的政治人物,他不可能看不到印度人口红利背后的巨大黑洞。印度劳动参与率仅40.8%,比中国的66.4%低了近26个百分点,成年人中文盲占比高达24%,多数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女性劳动参与率更是从2000年的32%跌到了2019年的22.5%,连孟加拉国都比不上。这样的人口结构,与其说是红利,不如说是待解的社会难题。
军事领域的差距更能戳破“赶超论”的幻象。现代战争早已不是靠人力堆砌的时代,国防实力的比拼本质是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体系整合能力的较量。中国从1978年就开始夯实基础教育和工业根基,如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达30%,在AI、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领域持续突破,国防工业体系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印度呢?制造业占GDP比例不升反降,从2014年的17%跌到2025年的13%,连维护进口设备的技术员都要依赖中国,却因为签证政策严苛,2024年给中国公民发放的签证仅2000份。这样的工业底子,怎么支撑起“赶超中国”的军事雄心?李显龙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刻意放大人口优势、弱化发展短板,本质是为新加坡的战略布局铺路。
新加坡的算盘其实打得很响,核心就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制衡拉印度”的三角平衡策略。经济上,中国是新加坡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马六甲海峡每年的航运量里,超过六成货物与中国相关,对华转口贸易的关税收入更是新加坡财政的重要来源。但安全上,它又把宝押在美国身上,专门翻新樟宜海军基地供美军航母常态化停靠,还修建了专属后勤中心,2024年光是给美军的场地租赁费和保障费就花了3.2亿美元,其中近1.8亿美元都来自对华贸易的收益,典型的“拿中国的钱请美军看门”。
拉印度入局则是这盘棋的最新落子。新加坡不仅邀请印度海军加入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还允许印度军舰停靠樟宜基地获取后勤支持,双方军演次数从2023年的4次暴涨到2025年的11次,印度军舰访新次数同比增加156%。这步棋看似是帮印度“走进东南亚”,实则是把印度当成制衡区域力量的棋子。新加坡很清楚,印度海军曾多次威胁要“封锁马六甲海峡”,这种野心恰好可以被利用来给区域安全局势“加戏”,让自己的“平衡者”角色更具价值。但它高估了印度的能力,也低估了中国的应对智慧。就在新加坡宣布邀印巡逻后不久,中国南部战区便与马来西亚启动“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700多名中方官兵携舰艇、直升机等装备进驻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演练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务实科目,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维护航道安全的主导能力。
![]()
这种平衡术看似精妙,实则暗藏风险,尤其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新加坡的“骑墙”空间正在被压缩。2025年10月,仅仅因为中美互征港务费,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三天就降了12%,这个细节足以说明它有多依赖大国间的良性互动。更尴尬的是,它拉来的“制衡力量”印度本身就是个不确定因素。印度连全国通用语言都没有,印地语仅被57.1%人口熟练掌握,种姓制度导致社会流动性极低,政策更是朝令夕改,2032年前若抓不住人口红利窗口期,所谓的“赶超潜力”只会沦为笑谈。让这样一个国家来分担区域安全责任,本身就是对安全的不负责任。
李显龙在伦敦的发言与其说是预测,不如说是喊话,既喊给印度听,希望它能真正成长为可用的制衡力量,也喊给中美听,强调新加坡的战略价值。但国际政治的逻辑从不是靠喊话就能改变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实力需要数十年的基础教育、工业积累和政策稳定,中国用了四十多年才走到今天,印度显然没有这样的时间窗口,更没有这样的发展环境。新加坡的平衡术或许能换来短期安全,但长期来看,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连自身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身上,无疑是押错了宝。
![]()
真正的安全从不是靠拉外部势力搞“小圈子”能实现的,中国与马来西亚、印尼通过联合演习维护马六甲安全的模式,已经给出了更优解。李显龙如果真的关心区域未来,与其在伦敦畅想印度赶超中国的虚幻前景,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何跳出“吃饭砸锅”的怪圈,用更务实的态度参与区域安全合作。毕竟,在实力差距清晰可见的现实面前,任何基于人口数据的空想,最终都只会沦为国际舆论场上的谈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