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的限流导致无法接收推送文章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以下操作: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一半杯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这样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和收到推送文章!
保持爱读文章,保持领先!
![]()
一场关于选举公正性的风暴,往往始于最不起眼的火花。这一次,火种来自社交平台X的一则帖子,由其所有者、那位来自南非、常驻德州的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亲自点燃。他言辞凿凿地宣称:“纽约市的选票表格就是个骗局!”这条信息迅速引爆了舆论场,其指控具体而尖锐:投票无需身份证明;有候选人的名字竟出现了两次;而前州长安德鲁·科莫的名字则被孤零零地置于选票的右下角末端。在一个备受关注的选举季,这样的指控无异于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加密货币博彩平台Polymarket迅速跟进,将其描述为“突发”新闻,而平台上的用户则陷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狂热,纷纷谴责这是“肮脏政治”与“疯狂”之举。
在这片由算法驱动的喧嚣之中,一种深刻的张力浮现出来:一位凭借其全球影响力而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外部观察者,对一个具有深厚地方历史根基的选举制度发起了猛烈抨击。他的指控简单、直接,充满了阴谋论的暗示,完美契合了社交媒体传播的逻辑。然而,在这场由外部视角与地方现实激烈碰撞而引发的舆论风暴背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悄然浮现:这张引发轩然大波的选票,究竟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还是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复杂的民主实践?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暂时屏蔽数字世界的噪音,深入探究纽约州法律的纸页与政治实践的肌理。
![]()
事实的真相远比一条推文要复杂,也远没有那么耸人听闻。马斯克所指的“骗局”,实际上是纽约州一项完全合法的选举制度,其正式名称为“融合投票”(fusion voting)或“选举融合”(electoral fusion)。这项制度虽然在美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多见,但在纽约州却根深蒂固,并被普遍运用。它允许一位候选人同时代表多个政党出现在同一张选票上,以此拥抱一种与社交媒体的二元逻辑截然不同的政治细微性。联合提名并不允许同一选民给同一候选人投“多票”。选民只能在一个票线下为该候选人投一次票。因此,选民会在民主党和劳动家庭党的栏目下都看到佐兰·马姆达尼的名字,也会在共和党和“保护动物党”的栏目下看到柯蒂斯·斯利瓦的身影。这种设计并非为了混淆视听或制造舞弊,恰恰相反,它为选民提供了一种更具层次感的政治表达方式。
“融合投票”的机制,正如哥伦比亚法学院教授理查德·布里福特所解释的那样,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它使得主要政党的候选人有机会吸引那些通常不会投票给他们的选民。例如,一位对民主党纲领有所保留但认同劳动家庭党理念的选民,可以通过在后者党派线上投票来支持马姆达尼,同时表达对该第三方政党的认可。对于像劳动家庭党这样的第三方政党而言,这一制度更是其生存的命脉。根据纽约州法律,它们必须在州长或总统选举中获得大约13万张选票,才能保住未来出现在选票上的资格。然而,马斯克的指控并未止步于候选人名字的重复,他同样将矛头对准了选票上看似中立的排序规则和由来已久的身份核查程序,而这些技术性细节,同样承载着其自身的逻辑与历史。
至于马斯克提出的另外两个指控,同样源于对地方规则的误解。纽约州选举委员会发言人凯瑟琳·麦格拉思解释道,选票上官方政党的顺序,并非任意安排,而是一份公开的政治权力分类账,其位置直接反映了各党在上次州长选举中的表现。而像科莫这样的独立候选人,其顺序则由提交提名申请的时间戳先后决定。科莫之所以排在第八位,是因为他的“为战斗与奉献”党在五个独立党派中第四个提交了申请。至于无需身份证明的指责,则反映了纽约州现行的选举法规。这些看似枯燥的技术性规定背后,隐藏着纽约州政治舞台上更加汹涌的权力暗流,其核心正是一场围绕着劳动家庭党的生存之战,而这场战斗的主角,恰恰是安德鲁·科莫本人。
这场关于规则的争议,最核心的案例莫过于前州长安德鲁·科莫与劳动家庭党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2019年,正是时任州长的科莫本人支持修改了投票法规,设立了那个严苛的“13万票”门槛。此举被广泛视为一次精准的政治打击,意图削弱甚至根除这个在政治上日益与他分道扬镳的进步派政党。这场斗争的个人色彩,因一个关键事实而变得尤为浓厚:科莫此次是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原因正是在六月的民主党初选中,他败给了劳动家庭党所支持的佐兰·马姆达尼。曾经的盟友变成了必须拔除的眼中钉,而选举法规则成了他手中最趁手的武器,这让每一次融合投票的实践都充满了对抗的意味,也催生了这场斗争中最深刻的反讽。
科莫试图用规则扼杀劳动家庭党的行为,反而激发了该党派支持者更强的凝聚力。像马姆达尼那样在劳动家庭党线上为自己投票的象征性举动,正是在这种高压背景下对科莫政治图谋的公开反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科莫本人恰恰是“融合投票”制度的熟练使用者和长期受益者。就在2018年竞选州长时,他的名字曾出现在多达四条不同的党派线上,以此来最大化地争取不同光谱的选票。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揭示了政治人物在规则面前的灵活性,也从侧面印证了“融合投票”在纽约政治生态中的普遍性与复杂性。
这种做法绝非孤例,更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即便是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前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在纽约州的选票上也曾同时出现在多条党派线上。当这种跨越党派、被政治光谱两端的重量级人物普遍运用的选举工具,被一位局外人轻易地贴上“骗局”的标签时,这暴露的或许不仅仅是对地方规则的无知,更是我们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层病灶。一个根深蒂固、运作多年的常规选举实践,为何会在今天如此轻易地被误解和攻击?
马斯克关于“无需身份证明”的指控,反映了对纽约州选举安全措施的误解。虽然州法律禁止投票站工作人员向选民索要身份证明,但这并不意味着选举缺乏保障。
在登记阶段,选民必须提供严格的身份信息,例如纽约州驾照号码或社会安全号码,并宣誓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纽约州的选民资格法律要求投票人必须:
• 是美国公民。
• 年满18周岁。
• 在选举前至少30天内,是所在州、县、市或村庄的居民。
• 未因重罪判决而在监狱服刑。
• 未被法院裁定精神失常。
• 未在其他任何州、县或市声称拥有投票权(即未在别处登记投票)。
在投票现场,签名核对是主要的身份验证手段。 根据《纽约州宪法》第二条第七款,所有选民在投票时都必须提供他们的签名作为身份证明的一种方式。投票站工作人员会通过将选民的签名与官方记录进行比对,来确认选民的身份。
此外,多重保障机制确保了选举的公正性:
• 电子投票名册: 县选举委员会(负责地方选举)使用电子投票名册在投票点登记选民。这些名册会实时更新选民投票情况,确保选民在同一选举中无法在另一投票点重复签到。
• 处理特殊情况: 纽约州选举委员会发言人凯瑟琳·麦格拉思)指出,如果有人在登记时未能满足身份验证要求,他们需要在投票现场出示有效身份证明。如果选民已申请邮寄选票,则不能在投票机上进行现场投票,必须填写临时选票。选举后,县选举委员会将进行审计,确保所有临时选票的投票人都没有重复投票。
• 惩罚措施: 麦格拉思强调,冒充他人并伪造签名投票属于重罪。由于选举委员会保留了个人的永久化参与选举记录,“事后被发现的概率极高”,这也是美国选民舞弊相关犯罪证据极少的原因。如果有人没有登记投票,他们将被拒绝。
这最终将我们的思绪拉回了风暴的起点,那条在社交媒体上被无限放大的帖子。在一个信息高度碎片化、情绪化传播主导舆论的时代,一个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公众人物,其未经核实的言论能够对公众认知造成何等严重的扭曲,这起事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注脚。正如美国的跨党派非营利机构,专注于提升选举技术的安全性与可核验性组织“Verified Voting”的政策与策略总监马克·林德曼那句带有嘲讽意味的评论所言:“简而言之,科莫只被提名了一次,所以只出现一次;他之所以排位靠后,是因为没有任何法定政党提名他。想必埃隆·马斯克手下肯定有人可以帮他查证这些事。”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却点明了问题的荒谬性:在一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求证的责任似乎被轻易地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情绪的宣泄和阴谋的想象。
纽约州“融合投票”的案例,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隐喻。它告诉我们,一个地方性的、有着复杂历史和精妙政治逻辑的选举制度,是如何在外部观察者简单化的凝视下,被轻易地误读、曲解,并最终贴上“骗局”的标签。当简化的风暴冲击着制度的现实,我们捍卫的便不仅仅是一套繁琐的规则,而是对公共事务进行审慎判断的能力本身——这种能力,一旦在社交媒体的洪流中被侵蚀,民主的根基也将随之动摇。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