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三句话读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重大转变
新一轮财富分配大幕开启:从地方实践看国资改革如何惠及民生
看似枯燥的国资改革,正在悄悄改变你的钱袋子和就业机会
房地产之后怎么办?国资“三化”给出中国经济新出路
![]()
一份看似普通的省级会议文件,背后可能藏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湖北省近期召开的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推进会,提出了三句看似简单却分量十足的原则:“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这三句话,看似是官方的常规表述,实则传递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信号。
这不是湖北省的心血来潮。从公开报道可以看到,江西、江苏、山东等全国超过20个省份都在推进类似的国企改革。这场变革的深远影响,可能远超普通人想象。
国有资源资产化,意味着将那些“沉睡”的国有资源转变为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资本。这是国企转型的第一步。过去,许多地方国企存在资源分散、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同类国企各自为政,缺乏协同效应。通过资产化改革,这些资源被重新整合、激活。
江西上饶市的实践很有代表性。他们在改革中科学核定了企业主责主业,严格控制各企业核心业务和培育业务数量,推动企业聚焦主营业务。这种改革不是简单的“物理整合”,而是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当地国企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丰城市的做法更具体验性。他们将河道采砂、采石矿、煤层气开采等特许经营权注入国有企业,通过划转商铺、厂房等经营性资产1600多处,使每年租金收益达到500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国有资产真正“活”了起来。
资产化的本质是将“沉睡”的资源转变为生息的资本。这不仅增加了地方财力,更为后续的证券化奠定了基础。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环节,简单说,就是让国有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合理估值,提高流动性和透明度。
![]()
证券化不是新鲜事,但如今的资产证券化正在成为优质国有资产放大价值的催化剂。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山东省曾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这一方向体现了各地对证券化的重视。
证券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优化国企治理结构,使监管更加市场化。更重要的是,证券化为国有资产提供了定价基准,使“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成为可能。上海浦东科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了管理层持股,从纯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市场化运作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这种改革,大大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杠杆化一词常常被误解,其实质是用少量资本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源,实现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合理的杠杆化不同于盲目举债。它体现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专业化的资本运作上,通过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丰城市通过直投或设立产业基金,为多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使市属国企实现由“融资端”向“投资端”转变。这种转变意义深远——国企不再仅仅是资金的需求方,更成为了产业的培育者和战略投资的引领者。
![]()
杠杆化的另一面是风险控制。因此,新一轮杠杆化强调“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重点在于“尽可能”三字,意味着不是盲目加杠杆,而是基于风险可控的原则优化资本结构。
资产化、证券化、杠杆化不是孤立的改革,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资产化是基础,证券化是路径,杠杆化是手段,三者共同构成了国有资本增值的完整链条。这一链条的本质,是将原有的发展模式升级为更可持续的“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实体产业与房地产的协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原有的增长逻辑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国资“三化”改革,正是为了构建新的发展逻辑:通过国有资本的资产化、证券化和杠杆化,将超大规模的国有资本导入良性发展轨道,形成更健康的经济循环。
这一转变的意义不言而喻。当国有资本以更加市场化的形式运作,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增值,还能带动社会财富增长,增加居民收入,进而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改革不是空谈,各地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功案例。上饶市通过改革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这种改革成效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企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上。
丰城市作为县级市,通过市场化转型,市场化营收占比超过50%,真正实现了从“政府附庸”向“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这些案例证明,国资“三化”改革不是理论设想,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路径。它不仅适用于省级国企,也适用于市县一级的国有企业;不仅适用于发达地区,也适用于内陆地区。
![]()
国资“三化”改革将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国有资本布局将更加优化。国有资本将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向重要领域集中。这意味着,国有资本将更多投向关乎国家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
资本市场将发挥更重要作用。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更加市场化,资本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一个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对于国资改革和宏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人将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国有资本增值收益通过多种渠道惠及民生,这些资金将用于民生支出;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能增加居民收入。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国资“三化”实际上构建了一条新的价值循环通道:国有资本增值→财政实力增强→民生支出增加→消费能力提升→企业效益改善→资本进一步增值。这一循环基于实体产业和市场需求,更具可持续性。
放眼全国,从江西的转型到上海的创新探索,从山东的资产证券化到各地的改革实践,同样的故事正在不同地区上演。地方国企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企一策”的灵活机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
市场已经开始回应这一趋势。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业运作能力不断增强。这场稳步推进的改革,正在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本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国有资本通过“三化”改革提升竞争力,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不仅是国资改革,更是一场发展方式的优化升级。
改革永远在路上。国资“三化”改革展现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韧性和活力。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必将释放更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民群众。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也是未来可期的信心源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