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绿植、蜿蜒石径、亭台水榭……在牡丹区北城街道办事处,一个个精致的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如珍珠般散落于街头巷尾,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也让城市环境更美丽、更宜居。
“原来的边角地成了小公园,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我每天都来锻炼锻炼。”谈起社区边角地的变化,益民社区居民赵女士高兴地说,这里的公益广告经常更新也很接地气,口袋公园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社科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北城街道坚持实用化、功能化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移步换景,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擦亮了牡丹区城市建设的生态底色。
牡丹区改造和提升城乡边角地、废弃坑塘等场地,让更多“闲置空间”释放出民生温度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了宜居环境,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以前路过这儿都得捂着鼻子快走两步,现在好了,每天晚饭后都想过来遛弯。”西城街道龙厅社区居民李大爷几乎每天都来家附近的社区口袋公园散步,望着清澈的湖水和悠闲的鱼儿,心情十分愉悦。之前,这里是一处废旧坑塘,西城街道对坑塘进行全面治理提升,种植了睡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投放锦鲤、草金鱼等观赏鱼类,构建起“水清、岸绿、鱼游、人乐”的生态景观体系,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生态改善的“绿色成果”转化为休闲便利的“民生福利”,文明理念在日常互动中扎根,这既是牡丹区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城乡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提升人们幸福感的真实写照。
同时,牡丹区还从不断完善口袋公园的空间体系、提升多元功能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通过功能植入、加强配套等多种方式,提升林地景观,增强口袋公园的社会功能,“低头见绿、抬头见景”在当地成为常态,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 郜玉华 邵冉冉 张永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