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5年11月4日,刚刚发布了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其中最让人兴奋的,当属春节放假安排:2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到23日(农历正月初七)连休9天。
![]()
调休的时间是2月14日、28日这两个周六。 这个“史上最长”的春节假期一公布,不少人立马明白:这明摆着是盼大家多出门、多花钱,给消费添把火啊!
和往年春节对比,这9天的威力真不小。
咱们可以结合往年实打实的数据、各地的政策动向,还有市场的规律,来预测一下2026的春节消费。
先说说旅游市场,预计会妥妥地迎来“人次和花费一起涨”。
2025年春节,总共有5.01亿人次出游、花了6770.02亿元。
再看近年春节的数据,人次年均涨5.9%、花费年均涨7.0%,增速一直很稳。
关键是,2026年又多了1天假,大家就能安排长线游、深度游了,不用那么着急赶时间。
这么一算,预计2026年春节出游人次能超过5.3亿,旅游总花费怕是要突破7200亿元。
各地也没闲着,早就在提前张罗春节布局。
比如广东肇庆,已经在琢磨着围绕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培育消费品牌,还准备推出“消费地图”、帮大家找到好去处。
这些巧心思的活动,都能直接带动旅游消费的升温。 如果横向对比2025年十一假期,春节的“花钱力度”预计会更猛。
2025年十一共有8天假,出游8.88亿人次。
看着人次多,但是人均消费同比却降了13%。
春节可不一样,大家会更舍得在体验上花钱。
而且十一期间,各地积攒了用“票根换优惠”活动带动商圈消费增长的经验,春节期间全国大概率都会效仿,用文旅消费联动餐饮、零售,人均花费自然就会蹭蹭往上走。
商品消费里,有两个品类肯定要爆火。
一个是家电数码产品。
2025年,春节家电销售额同比飙涨了166.4%。
“以旧换新”政策会一直发力,预计2026年春节,电视机、手机这两类产品销售额能再涨100%以上。
另一个是品质年货。
现在,国潮消费越来越火,像带唐韵插画的糖盒、非遗美食这类文创年货,年轻人都特别青睐。
预计高端礼盒的销量增速能超过30%,粮油食品这些刚需消费,也会有20%左右的增长。 服务消费的爆发,会比实物消费更抢眼。
2026年春节,预计旅游相关服务收入能涨40%,尤其是公园、景区观光的收入可能会翻倍。
2025年春节,休闲观光活动收入就涨了81.9%。
而且,各地都在大搞新场景,云南的夜演市集、浙江的“空中+地面”文旅联动,这些新鲜玩法,到春节期间只会更多,大家有的玩,自然就愿意花钱。
文化消费也不能忽视。
2025年春节,文艺表演服务收入上涨了83.9%。
照这个趋势,2026年春节看演出、逛博物馆的收入预计能涨70%以上。
健身消费也会很有看点。
参考往年春节的增长势头,2026年春节,健身消费增速能维持在200%以上,因为越来越多人愿意趁着长假给身体“充电”。
还有两个细节数据,特别能反映消费热度。
一是快递。 2025年春节,快递揽投量达到19亿件,投递增速26.7%。
现在,“春节不打烊”早就成了常态,网上买年货、送礼物也越来越普便。
2026年春节,快递总量预计能超22亿件。
二是支付。 线上支付方面,2025年春节前7天交易金额就达到了8.52万亿元。预计2026年同期会突破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左右。
其实这波消费热,说穿了就是三重因素凑到了一起。
9天长假给了大家充足的消费时间,不用像往年那样赶行程;
各地的消费券、文旅IP打造等政策精准发力,相当于给消费加了“催化剂”;
再加上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质和体验,愿意为好产品、好服务买单。
这三者一叠加,2026年的春节消费,想不火都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