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工新闻网)
转自:河工新闻网
![]()
在沧州经济开发区一家工会驿站职工读书角,代驾小哥正在看书。
记者周斐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全国总工会自启动“职工书屋”建设活动以来,全国已建成职工书屋超过17万家,覆盖职工逾1亿人,形成了“全国示范引领、地方特色补充”的职工阅读服务体系。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一项基本的民生工程,整个社会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
“职工书屋要超越‘一间房’‘几本书’的物理定义,就要彻底‘沉’下去,才能真正‘活’起来。”沧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立庄说。在沧州,职工书屋的核心命题,是如何从传统阅读空间向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转变,为职工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终身学习平台,让职工书屋成为工会改革中最具温度与力量的落脚点:吸引人,也留住人;服务人,更照亮人。
在职工书屋的具体实践中,沧州市总工会创建了多个品牌活动,衍生出一系列“书屋+”效应。日前,全国总工会调研组对该市职工书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书的“远征”
2022年8月,沧州市总工会决定开展职工书屋联盟建设工作。2023年,市总工会出台了第三个核心制度《关于职工书屋联盟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图书漂流计划。市区7家全国总工会命名书屋组建“职工书屋联盟”,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活动联办”。
“联盟成员之间,书是流动的:读者在一处借阅,可以在另一处归还,年底实现漂流图书回家。”10月10日,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连军告诉记者。
一本《平凡的世界》,扉页上盖着“沧州石化职工书屋”的章,却出现在30公里外开发区一位程序员的手中。书里夹着一张炼油厂师傅留下的便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共勉。”他不知道这张纸条会被谁看到,就像他不知道自己车间书架上的书,有很多来自全市各个角落的联盟书屋。图书在“漂流”中开始了自己的“远征”。它们不再属于某个房间,而是奔向所有需要它们的人。据不完全统计,“远征”的图书超4000册次。
书籍之外,活动也在联办。在大数据支撑下,市总工会将职工书屋联盟建设与“智慧工会”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搭建职工书屋联盟成员单位阅读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读书活动。
“目前已经读完了《辛弃疾》《李清照》《骆驼祥子》等经典文学作品,现在正在围读《道德经》。”沧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负责人苑媛说,由书屋联盟单位共同参与的剧本围读活动,每周六下午在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举办,线下围读,线上直播。
截至目前,书屋联盟联合举办跨单位文化活动40余场,服务职工超9000人次。
人的“共鸣”
“干货满满,听得入迷,点头如‘捣蒜’。”8月30日,读者刘雨嫣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动态。当日,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里举办了第九期“开卷访谈”。
这天,沧州籍作家关义军坐在三十多位职工中间。没有讲台,没有演讲稿,他聊起自己如何将老街巷的烟火气写进小说,又如何把女儿学校的趣事儿变成了小说素材。一位坐在后排的年轻工人后来在笔记里写道:“故事就在我们每天走过的街道上。”
“开卷访谈”作为市总工会专为职工书屋打造的品牌活动,有一个朴素的原则:只邀请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的作家。马明博、王秀云、何香久……他们回到职工中间,不像是远客,倒像是老乡。带着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故事,和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
共鸣以不同形式发生。在日前举办的党史读物《火种》围读活动中,书中的历史叙事被参与者代入自身的现实。一位车间主任从“寻找正确道路”的历程联想到技术改革的艰难;一位质检员则在笔记里写下:“坚持真理和坚持标准,原来需要的是一样的勇气”。
书屋负责人苑媛记得,那本《火种》在被多人传阅后,书页间留下了不同颜色的划线和批注。由于职工的持续要求,这本书的围读会最终连办了三场。
能让人迅速产生共鸣的活动远不止于此。
“管理精读”系列让一线班组长学会了带领团队的新方法;“职工大讲堂”成为老师傅分享绝活、年轻人展示创意的平台;“周五开讲”则把法律咨询、健康管理等实用知识送到职工身边;定期举办的“劳模故事诵读会”,让工匠精神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中薪火相传;“经典传诵”活动中,一首首诗词在集体吟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阅读马拉松”则用沉浸式阅读体验,重新唤醒人们对纸质书籍的热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亲子共读”,让书屋在周末变成了职工家庭的温馨驿站。
不“止”于书
在沧州,职工书屋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从传统的藏书与阅读空间,转变为一个集学习、成长与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在市工人文化宫,与职工书屋配套存在的,还有职工共享自习室。书桌上有小型储物柜、绿植,并安装了光线柔和的灯具,千兆网络覆盖整个空间。今年8、9月份,记者在这里多次遇见一对年轻夫妻。“外面的自习室要收费,家里又太容易分心。这里环境好,免费开放。”他们并排坐着,面前摊开的是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资料。
“坐在这里,好像回到了大学自习室。”在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声音中,正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李然小声说。据统计,仅今年暑期,这里就接待读者超过4600人次。那些伏案的身影,构成了职工书屋功能的另一种诠释。
而在更深层面上,书屋正在成为一个多维度的文化枢纽。
在中国邮政沧州市分公司的职工书屋里,管理人员杨敏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成了单位招聘面试、年轻职工相亲的首选地。“双方都觉得,能有这样书屋的单位,职工素质不会差,单位本身也值得信任。”她说,在这里开始的缘分,成功率格外高。
如今,阅读仍是职工书屋不变的内核,但沧州市职工书屋的功能,早已超越了阅读本身。从实用的技能培训到活跃的文化娱乐,再到充满温情的婚恋交友,多元场景共同定义了“1+N”的实践模式。当下,沧州市总工会正计划从数智赋能、服务提质与品牌升级三向发力,其最终愿景是让书屋超越物理概念,成为承载职工精神生活的综合空间。
编辑: 李飞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