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美方可能将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消息,掀起了全球军事圈的轩然大波,各方的分析与预测也纷纷而出。可谓一枚“远程的大杀器”,其射程远远超过2000公里,从乌克兰的任何一处发射都能直接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罗斯的腹地打得寸草不留。但随后特朗普政府又一一否认了此前的所谓的"接近作出决定"的说法,只是“要看乌克兰怎么用”,一番暧昧的表态,仿佛又把这场牌局又推向了更为复杂的战略扑克的局面。
![]()
以其惯有的“冷血”之姿的“战斧”再次向世界的制导导弹界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它的出世就像一道亮丽的光柱,照亮了这一片曾经被各种“老二代”“老三代”等所统治的导弹市场。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服役,尤其是近二十年的非-stop的技术更新、改进,使其具有了超低空的飞行能力、精准的命中目标的能力,其突防的能力也极强,其在美军的海湾战争、叙利亚的空中大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实战的证明和检验。
而最新的Block V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已达到了1600公里,若其能在乌克兰的西部部署一旦开战就可将俄境内近2000个军事基地、能源设施和指挥中心都可一网打尽。
然而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其飞行速度的相对低下,其最大速度仅有0.72的马赫数相当于亚音速的飞行速度,从而给了地面上的防空系统留下了可乘之机,完全的拦截了它的先机性。
乌克兰最头疼的还不是导弹本身,而是怎么发射。传统“战斧”依赖军舰或潜艇,乌海军早已失去制海能力。但美军早有计划——陆基“堤丰”导弹系统能直接用集装箱式发射架打出“战斧”,奥什科什公司还搞出了四联装机动发射车,打完就能跑。这些装备理论上能快速运抵乌克兰,但训练和集成至少需要数月。
![]()
其对中国的“警告”之声也格外响亮,近日又连发了几通“催促”中国做出对台的“明确”态度的“催促”之声,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可谓前所未有。克里姆林宫的表态不仅将西方的“战斧”等动作等同于了对俄的“实质性升级”,甚至将其引至了对俄的“核风险的触发”。
俄军方称S-400、S-350防空系统已做好准备拦截,还放话“导弹运到乌克兰就会被摧毁”,更关键的是,普京指出“战斧”需要美军提供地形数据和卫星支持,这等于美国变相直接参战。
特朗普的算计其实很清晰。一边用“战斧”施压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一边又控制数量(可能只给20-50枚),避免战事失控。五角大楼评估认为转让导弹“无显著军事风险”,但白宫至今未拍板。毕竟美国自己库存有限,去年只采购了200枚,还要优先保障亚太战略。
这场博弈里,乌克兰想用“战斧”换谈判筹码,美国想用最低成本展示对盟友支持,俄罗斯则拼命划红线。武器还没到位,心理战已打到高潮。如果“战斧”真进乌克兰,下一步可能就是德国“金牛座”导弹跟进,北约与俄罗斯的对抗将踏入更危险的雷区。
![]()
眼下所有人都在等特朗普的最终决定。但无论结果如何,“战斧”悬念本身已经成了俄乌战场外最锋利的心理战武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