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11月初的乌克兰东部,波克罗夫斯克这座连接乌东与中部的交通枢纽城市,正被17万俄军像铁桶一样围着打。
乌军这边满打满算能调动的兵力也就两万出头,八倍的兵力差距摆在那,更要命的是,现在全城就只剩一条15公里宽的通道能勉强走车过人。
可这条道早就成了俄军的“活靶子”,乌军士兵私下里都叫它“死亡走廊”,走一趟能不能活着回来全看运气。
![]()
“死亡走廊”有多可怕?
先说说这条“死亡走廊”有多吓人,白天无人机在天上盯着,只要有车辆或者人员进入通道范围,没几分钟炮弹就会跟着落下来,交叉火力把整个通道覆盖得严严实实。
到了晚上稍微安静点,可运物资的卡车成功率还不到三成,有时候一车油料送过去,能剩下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更惨的是后撤的伤员,不仅要躲炮火,还得闯雷区,速度慢得像蜗牛,很多伤员因为没能及时后送,伤情越拖越重。
![]()
乌军为了打破困局,也不是没试过硬招,他们搞了个“黑鹰行动”,想靠直升机机降特种分队,把人送到关键节点去抢控制权,连情报局长布达诺夫都亲自跑到前线盯着。
可这招根本没起作用,俄军的红外无人机把天空盯得死死的,直升机刚靠近目标区域,就被FPV蜂群无人机盯上了。
最后不仅特种队员没一个活着回来,连直升机都坠毁在离目标8公里外的地方。
![]()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乌军的弹药供应也出了大问题,之前欧洲那边还能给不少军援,可到了2025年下半年,援助规模一下就降了四成。
以前前线每天能分到300发炮弹,现在直接跌到80发,炮弹不够用,步兵只能拿着轻武器去对抗俄军的装甲车辆,这跟拿鸡蛋碰石头没什么两样。
城里超过一半的区域都成了“灰色地带”,早上还是乌军控制,到了傍晚就可能换成俄军。
控制权得按街道来算,士兵们只能在楼与楼之间贴着墙根走,巷口还得设上观察点,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俄军的精确打击盯上。
![]()
俄军打出“组合拳”
俄军这边的打法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大部队正面推进,而是派小股渗透部队进城。
这些渗透小组一般就两三个人,悄无声息地摸到乌军战壕附近,要么直接突袭,要么给空中火力指引目标,把乌军的防御层一点点拆开。
他们还放弃了笨重的装甲车辆,改用摩托车和轻型载具,趁着夜色行动,这样能大大降低被无人机发现和击毁的概率。
![]()
城里的平民日子更是没法过,2025年平民伤亡比2024年整整多了三成,能源设施被俄军系统性破坏。
眼瞅着冬天就要来了,两百万个家庭面临断电的风险,到时候没暖气、没热水,连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
更让人揪心的是,联合国对乌克兰的援助资金也大幅减少,从2022年的40亿美元降到了11亿美元,救援物资跟不上,平民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差。
![]()
战争影响远不止于此
这场仗的影响早就超出了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城市,俄罗斯的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后,全球油价跟着上涨,中国国内加汽油都能感觉到贵了不少。
中欧班列也受了影响,为了避开冲突区域,只能绕远路走,运输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最后这些成本还是会转嫁到中国买的进口商品上。
俄军其实也给过乌军机会,放出了劝降的信号,可泽连斯基当局一直坚持抵抗。
![]()
现在的情况是乌军想撤却没那么容易,15公里的“死亡走廊”随时可能被完全封死,到时候城里的几千名乌军要么弹尽粮绝被俘,要么就只能在炮火中被炸成碎片。
而俄军看起来也没打算一下子把这座城攻下来,就是围着慢慢耗,等着乌军把最后一点力气耗尽。
![]()
波克罗夫斯克的困局,说到底还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俄军的工厂早就转到了战时生产节奏,一个月能造出1500架无人机和2000枚制导炮弹,弹药根本不愁用。
可乌军这边,兵源都快征不上来了,连六十岁的老人都被拉进了征兵名单,还得靠西方援助才能撑下去,现在援助少了,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要是这场仗再这么打下去,乌克兰丢的可能就不只是波克罗夫斯克一座城了。
![]()
这座城是顿巴斯地区的铁路枢纽,一旦丢了,乌军东边的防线就会松动,甚至可能整个垮掉,俄军的兵锋就能直接指向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些重镇。
到时候别说“死亡走廊”了,恐怕连撤退的地方都找不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在看着,这场仗到底还要打多久,波克罗夫斯克的士兵和平民,还能不能等到转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