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
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
经常有朋友问:孩子摆烂怎么办?
学龄前的家长说,我家孩子现在看见书就耍赖,怎么想办法都不听,娃是不是以后会成为摆烂体质;
小学生家长说,现在孩子早上不想起,吃饭慢吞吞,磨磨蹭蹭半天才出门,,上学跟受罪一样难受,可一放假就撒欢,看到电子产品眼睛更是亮晶晶……
咱们用心带娃,可是娃怎么小小年纪就摆烂,对什么都无欲无求呢?这以后可咋办呢?
01
摆烂到底是什么?
之前和大家提过,我有个习惯:不要把现象当成问题,而要学会定义真正的问题。
摆烂,对我来说就是个现象,我们需要透过现象去发现背后的核心问题。当我一点点拆分清楚,摆烂这个词描述的到底是哪些具体现象以后,我发现,这不就是我好几年前就谈过的问题吗?
摆烂不是孩子态度不端正,它背后反映的心理本质就是“自我效能低”。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已经无法相信,自己努力就能让事情变好,认定努力不努力都一样,所以才有了“摆烂”的表现。
![]()
了解到这个核心后,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光教育、打骂、羞辱性地对比都是没用的,相反只能让孩子进一步强化这个认知,继续摆烂。
这样的“我就是不行的信念”肯定是后天导致的,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我们多去滋养孩子的不要让孩子自我效能变低,他自然就不会去摆烂。
可如果孩子已经“摆烂了”,我们要怎么办呢?
02
修复自我效能
答案其实很直接,那就是修复自我效能。但在这之前,我们就要理解一下,“自我效能”发挥的作用机制。
我画了个简单的图帮助大家理解(忽略我的丑字):
![]()
仔细看这张图,大家是不是就一下子明白了, 为什么明明想要这个结果,但是却怎么也行动不了:
想要考上好高中,却还是不学习 想要瘦一点,却总是无法开始运动 想要好成绩,但就是作业不做
这就是因为“自我效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干预,低自我效能的人在采取这个行为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哪怕道理都懂,他也想要这个结果。
影响自我效能的最有效的两个因素是:
自身成败经验;
模仿体验;
接下来就详细说说可以怎么做。
03
庆祝小成功
成功的经验被反复强化,就会提高自我效能;
反过来,失败的经验被反复强化,自我效能就会低下。
我个人觉得,大部分孩子的摆烂都是这个因素导致的。
学龄前还是家里的宝,父母总能带着欣赏眼光发现孩子的亮点。一进学校,不仅有分数有排名,父母看到的都是“不好”,每天唠叨的也都是哪里还不够好。
一个心智发展还没成熟的孩子,每天生活里充斥的都是“你不行你很差”,积累的都是失败经验,慢慢他就会自我效能低下,下次在开始某个行为之前,“低自我效能”就作祟了:你不行的,做不了。
![]()
觉得自己能行的体验是可以迁移的,你家如果已经摆烂了,去挖掘孩子“我能行”的地方:
主科不够好,音乐体育画画呢?
学习不够好,家务呢?或者其他兴趣爱好呢?
在那里去夸他从“不行”到“行”,从“很差”到“很棒”的努力过程。
这一点我太有发言权了,小D就是个慢孩子(在世俗排名中都无法做到前十名的),但自从她进入小学,我就一直在提醒自己,大环境对于成功的定义太狭隘了,我需要创造家庭小环境,帮助她提高自我效能。
对小D感觉困难的事情(哪怕她同学都做到了),我们会拆分任务,变成一个一个小任务去完成,并且庆祝每个小任务的完成,去看到去鼓励去表扬小D;
对小D落后的事情,在学校挨批评了,我们家里就时不时搞个小庆祝,庆祝小D哪怕落后了还在坚持努力,没有放弃;
之前的俩个故事分享:
每次小D成功了,我都会和她一起回忆,当时是从“怎么低的起点”走过来的。
这些都是自我效能的充电器啊,让孩子去积累“自己有能力”的经验,积累多了,慢慢就会相信:其实我也有能力。
而当一个孩子只要肯坚持不放弃,经过一段时间就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结果”,这个反过来又能帮助她建立顺畅的从”行为“到”结果“的通路,从而就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
这样的过程多次复现,慢慢自我效能就上来了。
小D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她仍然是个慢孩子,但整个小学阶段,几乎所有任课老师都会说,这个孩子真的很爱学习,从来不会放弃,有时候甚至要比XX更好(提名的都是班里成绩前三的)。
由此可见,一时的成绩好坏不一定和自我效能直接挂钩。
04
找到真正的榜样
第二个因素是模仿影响,说白了就是榜样的力量。
但榜样可不是比较哈,比如:你看看XXX,读书多用功,成绩多好。
这种举例压根不是孩子的榜样,而是碾压式的羞辱,孩子不傻,自己一对比,觉得真的比不过,自我效能进一步降低。
激发自我效能的真正榜样是这样的 :
要看到和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努力取得结果,就会产生一种信念,我也有能力掌握相似的活动,取得类似的结果。
在我当妈的10年里,我有时会觉得, “ 发现自己没啥优势”反而是种优势 。
小D爱上攀岩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看到恐高的妈妈爬上后吓得腿哆嗦,好多次僵持在上面不敢下来,最终还下来了,她觉得自己也可以。
![]()
小D从社恐到能上台表演是因为,她发现妈妈经常面对人和镜头很尴尬,但还是带着紧张一直在尝试。
![]()
像我们留言里经常会问到,自己英语不好怎么辅导孩子?自己数学不好怎么启蒙?
对我来说,如果我们愿意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学习,我们让孩子看到,原来父母也不会,但父母通过学习、练习、坚持,最终能掌握,这才是真正的榜样能力,才能让孩子拥有高的自我效能。
那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大人一边总在“嫌弃”孩子摆烂,一边自己在家就是抱怨工作没意思,抱怨自己不想干(这本身就是低自我效能的表现),那么大概率孩子也能从“模仿影响”中降低自我效能。
我一直有个“自我要求”,如果我自己做不到的,我就不要求小D(比如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坚持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自我效能”的体现。
我是发自内心地觉得,孩子真是好孩子,有时候我做得还不如她。
和你们共勉。
这些年写了3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
欢迎点击下方标签直达相关内容找到答案哦
话题索引
按关键词搜索历史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