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北京一间会议室的空气凝重如铁。毛泽东关于特赦全部在押战犯的指示,让在场的中央领导陷入沉思。当“周养浩”这个名字被提出时,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这个军统“三剑客”之一的“书生杀手”,其命运走向承载着太多历史重量。
浙江江山人周养浩,有着一张与恶行截然不同的斯文面孔。上海法学院法律系的高材生履历,让他在充斥着武夫的军统中显得格外扎眼。1933年,经同乡戴笠引荐加入复兴社特务处后,这个温文尔雅的书生迅速蜕变为令人闻风丧胆的刽子手。
![]()
1941年,周养浩接任息烽集中营主任,将这座“军统魔窟”的残酷推向顶峰。他搞起“狱政革新”,把囚犯改称“修养人”,开办卷烟厂、肥皂厂等“复活工厂”,看似给予生路,实则将革命者的血汗转化为军统的经费。在他的统治下,息烽集中营的“猫洞”刑讯室常年回荡着惨叫,12种酷刑让无数志士殒命。据记载,这里先后关押的1200余名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中,600余人被秘密杀害或折磨致死,这个数字的背后,浸透着周养浩的冷血算计。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位“书生”亲手策划了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1949年西南大撤退时,他秉承毛人凤指令,在重庆、成都等地布置大屠杀,双手沾满鲜血。然而天道好还,同年冬,他在昆明机场被捕,从监狱主宰沦为阶下囚,被关押进曾经由他掌控的重庆白公馆。
监禁岁月里的周养浩判若两人。提审时他积极配合,主动交代同党罪行;劳动中他格外卖力,常超额完成任务,连狱警都以为他真心悔改。这种转变究竟是良知觉醒,还是功利算计,无人能辨。但他的“表现”,终究让他等到了1975年的特赦令——这是新中国最后一次特赦战犯,554名在押人员全部获释,其中就包括这位罪行累累的军统高官。
重获自由的周养浩第一反应便是回台湾。在他看来,自己为国民党效力16年,即便沦为阶下囚,也该被“旧主”接纳。他满怀期待地抵达香港,却遭遇了致命打击:台湾当局不仅拒绝他入境,还将这位昔日“功臣”斥为“统战工具”。蒋介石的冷漠,让他彻底看清自己“弃子”的身份。
在香港的140个日夜,周养浩尝尽漂泊滋味。最终,他不得不辗转赴美,投奔定居当地的女儿。此后十余年间,他彻底隐姓埋名,拒绝一切采访,仿佛要将那段血腥过往彻底尘封。没人知道这个独居异乡的老人,如何面对自己双手沾满的鲜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