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要在小事上,“过度”消耗孩子

0
分享至


嗨,我是瑞秋。

上个周末,我们带着三个孩子去森林里玩。

那里有一片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游乐区,孩子们一到那儿,就开启了疯玩模式。

游乐场的中央有一处玩水的装置,只要用力按压,就会有哗啦啦的水流喷涌而出。看到这个,我特地跟孩子们强调了一句:“今天这个天气可不适合玩水哦。”

那天的气温不到十度,虽然有一点阳光,但风一吹是有些冷的。

跟孩子们交代完,我就和队友坐在一旁的凉亭里歇着。

不一会儿,我看到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在那儿玩水,她居然整个人都贴近水龙头,感受着哗啦啦的流水流过她的衣服、裤子和鞋子。


我一整个大为震惊!

经过她身边的时候,听到旁边一个像是她爸爸的人,温和地对小女孩说:“衣服弄湿了,会冷的哦。”

小女孩淡定地回应:“我不觉得冷,我喜欢玩水。”

爸爸的语气平静,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和命令,只有尊重和理解;小女孩也坚定清晰地表面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对话结束之后,这位爸爸就没再多说什么,坐在一旁的木椅上,看着女儿开开心心地玩水。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这样也行?

小女孩越玩越投入,双脚都浸在水里,来来回回地在水道里走动,时不时跪在水渠里拍水,最后干脆一屁股坐进水里,愉快地玩耍。

这场景看得我惊掉下巴,难以置信地看向她爸爸,他依旧神情平和,带着笑意,静静地看着女儿。

虽然早已知道外国父母养娃心很大,但没想到能大到这种程度。

先不去评判冷天玩水到底妥不妥当,单就这位父亲的心态,他是真的做到了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当然,我也不能完全认同他得做法,但那一幕让我看到了养育的另一种可能:

我们能给孩子多大的包容?

我们能否真正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界限?

当孩子做出我们不认同的决定时,我们能不能不干预?

如果不纠正,难道孩子就会一错到底吗?

或许还真不一定,被信任、被尊重地长大的孩子,反而会更早学会倾听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该为什么负责。

父母若能少一些急于纠正的焦虑,孩子反而有空间去整理、反思和调整。

真正的成长不是在被不断指责中发生的,而是在一次次试错、觉察、修正中慢慢形成的。

当我们不在小事上反复消耗孩子,他们内在的力量才会慢慢长出来。

1

给孩子独自承担后果的机会

很多父母或许会说:碰到孩子在大冷天里跳水坑,这怎么能忍,这哪是小事?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感冒?

毕竟如果孩子生病了,受累的还是父母,还得额外花时间精力去照顾孩子。

孩子年纪小,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作为父母,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有责任要提醒和保护孩子。

禁止他们玩水,不允许他们跳水坑,不希望他们踩到泥地里去,不愿意看到他们淋雨,不想看到他们弄脏衣服...

这份担心和保护的心情,我完全能理解。

父母出于爱,都想尽最大的可能帮孩子避开一切风险,不让他们承担痛苦的后果,就希望他们能走一条平坦顺利的道路。

但问题在于,如果孩子从不被允许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他们就永远学不会从经验中长出智慧。

当一个孩子没有真正体会过“因为我做了某件事,所以出现了让我难受的结果”,他就无法建立起清晰的因果意识。

正因为这种因果链断裂,他们才会显得“无所谓”、“不长记性”,一再重复同样的错误。

所以,当孩子做错一些事时,只要不是伤害他人或危及安全的,尽可能让他们去经历、去体会。

没有整理好书包,忘了带作业,被老师批评;

丢三落四,忘了带水杯,只能在学校费劲找水喝;

写字潦草看不清,被扣分才知道吃亏;

坚持在炎热的天气穿厚衣服,亲自感受那种闷热;

非要冬天玩水,最后体会感冒的不舒服。

这些体验,远比父母的唠叨更能让孩子记得深刻。

父母的提醒固然能让他们暂时避免麻烦,但那种外力无法长久;

真正的自制力、责任感,来自孩子内心对因果的理解:我做了这件事,就要承担相应的结果。

如果我们总是替孩子挡下后果,他们可能看似少受挫折,却也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被提醒惯了的孩子,往往难以真正成熟起来;他们会习惯性地等待外界提醒,而不是主动去思考、去负责。

只有当孩子亲身经历过“原因—结果”的完整循环,他们才会逐渐明白:原来有些事,真的会让自己难受、后悔、甚至付出代价。

或许一次教训还不够,可能要多经历几次。

但这种起伏、试错和修正,才是孩子最真实、最扎实的成长。

2

不消耗孩子,就一定是在消耗父母吗?

之前听过一个人的观点:如果父母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那就一定是在消耗自己。

这个想法也有道理。

很多时候并不是父母想去责备孩子,而是孩子那些行为太惹人怒,确确实实给父母带来了麻烦和痛苦。

孩子做错事后造成的后果,父母往往成了那个无辜收拾烂摊子的人。

孩子出门前磨磨蹭蹭,导致全家错过了车;

在沙发上喝果汁,一不小心把果汁洒得到处都是;

边吃薯片边掉一地,最后还是父母弯腰去收拾。

这些琐事累积起来,怎么会不让人生气?凭什么父母要一直忍着,为了包容孩子而憋出内伤?

父母的命也是命啊,父母也需要被理解和包容。

对此我完全认同。面对熊孩子,父母当然有理由生气,我也不赞同那种“父母必须压抑自己”的育儿方式。

父母当然可以生气,但要带着觉察去生气;否则在怒气中就很容易脱口而出一些伤人的话,只为了发泄怒火而说出难听的气话:

“你怎么总是这样!”

“你太笨了!”

“跟你说多少次了还不听!”

真正消耗孩子的,其实不是批评本身,而是这些情绪化的指责。

孩子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需要大人的引导和帮助;但要知道,情绪化的发泄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情况更糟。

最好的方式,是先让自己暂时“离开战场”,找个地方安静一下,平复情绪,再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很多时候,温和而坚定的谈话,比严声怒吼更能让孩子听进去。

真正的不消耗,是在爱与理智之间找到平衡。

不是压抑情绪去做完美父母,也不是任由情绪去发泄怒火,而是学会先照顾好自己,再去面对孩子。

当父母能带着平静去回应,孩子也会在这份平静中学会成长。

3

别太看重孩子,多关注自己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有时候真的会把大人气得抓狂。

他们屡教不改,一错再错,明明提醒过无数次,还是会跌进同一个坑里。

父母怎么说、怎么劝都没用,很难忍住不怒吼。

面对孩子身上的这些顽固问题,就像看到一根刺,扎得我们心里发紧,恨不得立刻拔掉。

可那根“刺”,也是孩子的一部分。至于拔不拔、怎么拔、什么时候拔,都是他们自己的功课。

父母若过度介入,只会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

成长中的孩子不完美,他们需要父母的包容,需要被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不论我们和谁相处,时间久了都会看到对方的缺点。

毕竟人无完人,孩子也是如此。相处得久了,看得多了,自然越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问题。

当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孩子身上,就会看到他们坐没坐相、吃饭磨蹭、乱丢东西、说话顶嘴……

这些小毛病一多,就很容易让我们忍不住抱怨和唠叨。

如果你问我,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我是怎么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的,

我的秘诀只有一句话:不要太关注孩子,别用放大镜永远对准孩子。

对于那些不痛不痒的小事,尽可能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太计较。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小事上耗费太多注意力,必然就无暇顾及更关键的问题。

在我们家,我不会一遍遍提醒孩子餐桌上要如何守规矩,不会纠结他们的衣服鞋子一定要保持干净,他们非要跳水坑我也不会阻止,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

这些固然是孩子的不足,但若心放宽一些,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都是阶段性的,给点时间,他们终究会学会。

毕竟孩子不会到二十岁了还喜欢跳泥坑,也不至于长大成人后吃饭还掉一地……

这些小事,交给时间去解决就好。

我更愿意把关注点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认真地和孩子聊聊:该如何去爱别人,如何欣赏自己,如何与异性相处,如何面对情绪……

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这些才是决定孩子一生的根基。

当根基稳了,枝叶自然会茂盛;当方向对了,孩子自己就会慢慢变好。

4

在小事上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

少一些控制,多一点信任,孩子会按着自己的节奏长得越来越好。

瑞秋

-瑞秋好物推荐-

象术腰部按摩仪+肩颈按摩仪,你的家庭“按摩师”。

在家学英语,就用小狐狸App,让孩子爱上英语。

治愈系绘本《猴子和鼹鼠看世界》


我是瑞秋,坐标荷兰,5口之家

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婚姻爱情 | 信仰生活 | 自我赋能

独立带娃 | 亲子成长 | 极简育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有趣!今晚决赛广东兵战广东队,单场轰36分,郑永刚能锁死他吗?

南海浪花
2025-11-20 06:30:32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不应该把精力放在防农民工“返乡滞乡”上, 要放在防经济滑坡上

三农雷哥
2025-11-19 17:18:15
郭台铭彻底翻盘!大陆市场竟迎来颠覆性转折!

郭台铭彻底翻盘!大陆市场竟迎来颠覆性转折!

舞指飞扬
2025-11-08 09:11:02
为什么上海人那么好辨认?网友:我是上海人,可是我一点都不精明

为什么上海人那么好辨认?网友:我是上海人,可是我一点都不精明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8 00:15:09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巴萨离谱操作:要求莱万别进球!否则要付250万 莱万懵了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20 16:01:23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真的只是颁奖“乌龙”?

一身赘肉成选美冠军,真的只是颁奖“乌龙”?

新民周刊
2025-11-20 12:37:25
求你们别再随便引进日本电影了,就像好好的一盘菜吃出苍蝇的感觉

求你们别再随便引进日本电影了,就像好好的一盘菜吃出苍蝇的感觉

八卦南风
2025-11-19 18:10:02
炸裂!切尔西疯狂追逐拉什福德,真相令人震惊!

炸裂!切尔西疯狂追逐拉什福德,真相令人震惊!

澜归序
2025-11-20 01:55:55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柯文哲结局已定,岛内曝退党潮,大陆判断没错,两岸统一大势所趋

起喜电影
2025-11-19 09:17:26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法老不说教
2025-11-03 19:36:43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当初的董文华事件

张家九小姐
2025-09-25 15:26:51
手术花了60多万,怎么会这么贵?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被患者家属举报后,查出26项违规问题

手术花了60多万,怎么会这么贵?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被患者家属举报后,查出26项违规问题

浪潮新闻
2025-11-20 09:26:33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糖尿病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多次苦劝:少吃西红柿,多吃这6物

健身狂人
2025-11-12 14:10:12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新秀榜更新:湖人被截胡的次轮秀升至第四!弗拉格场均15分排第三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20 08:30:55
高市早苗一上任,俄罗斯就高度警惕,派轰炸机绕飞日本海

高市早苗一上任,俄罗斯就高度警惕,派轰炸机绕飞日本海

极目新闻
2025-11-20 13:49:08
台军老兵叮嘱儿子:如果两岸开战,一枪干掉让你冲锋的长官!

台军老兵叮嘱儿子:如果两岸开战,一枪干掉让你冲锋的长官!

浩渺青史
2025-11-17 16:56:51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52%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双双创历史新高

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0.52%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双双创历史新高

财联社
2025-11-20 11:32:05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妻子怀孕9个月男子申请陪产假,8分钟后被辞退,公司:陪产假是不劳而获,双休日上班是常态,法院:公司违法

妻子怀孕9个月男子申请陪产假,8分钟后被辞退,公司:陪产假是不劳而获,双休日上班是常态,法院:公司违法

极目新闻
2025-11-20 11:58:26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2025-11-20 18:43:00
瑞秋三思
瑞秋三思
生活在荷兰的硬核三娃妈,分享独立带娃的酸甜苦辣。
41文章数 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预告】11月21日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67场:GAI赋能工程教育 跨学科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头条要闻

男子开奥迪上班被婚车车队当成头车 7台奥迪跟到工厂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霸王茶姬创始人将与“光伏女神”结婚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换购价15.98万起 广汽丰田全新威兰达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亲子
教育
时尚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数码要闻

Akko推5075 / 5087 V3 HE有线磁轴键盘:8kHz回报,双拼键帽

亲子要闻

三个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都喜欢吃什么

教育要闻

英语听力的压迫感!

这四组绝美的冬季配色,很“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