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发布了,得到读者朋友们的热情关注。
今天,2025商务印书馆年度双十佳图书正式发布!感谢广大读者、作译者、专家评委和各界同仁的支持!
2025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学术类)
1.《蔡元培全集》
蔡元培 著;蔡元培全集编委会 编
新版《蔡元培全集》的编纂工作始于2015年,至2025年出版,历时整整十年。新版《全集》共12卷28册,首次以类编的形式整理蔡元培全部著述,基于全新的编纂与编辑理念,充分参考、吸纳中西方现代文集编纂经验,使之符合现代学术规范,并尊重文献本来面目。
![]()
2.《中国思想史——1895年以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修订本)
葛兆光 著
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葛兆光教授学术奠基之作《中国思想史》的全新修订版本,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
体现作者自初版二十多年来的治学进展,以及21世纪以来思想史方面的新资料、新发现,是为治思想史者必备的著作。
![]()
3.《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
罗志田 著
剖析中国近世思想巨变的重磅新著,揭示近代 “士变”的关键性转折。
因士人身处“四民之首”,中国从世事到人心各个层面的演变遂常带有“士变”的意味,亦为时代巨变之关键。
西潮大规模到来之前,中国学术自身已生出“务为前人所不为”的道咸新学,然而西潮的全面冲击引起士人的思想震荡,导致近代中国学术和社会都渐失重心。
这部带有通论性质的新著,旨在以从“士治”到“士变”的转折为中心,贯通地考察近代中国的世事更迭与人心流转的互动。
![]()
4.《西方的形成:人与文化史》(全二册)
〔美〕林·亨特 等著;屈伯文、陈恒 译
教科书级别的西方史入门经典之作,带你全景式认识西方的形成!
讲述文明发端直至今时今日的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一部条理清楚的有关西方历史的编年体著作,在全球的跨文化背景中展露西方认同之形成,有助于我们理解今日的生活和世界。
![]()
5.《制造怪物:非人化的异常力量》
〔美〕大卫·利文斯通·史密斯 著;余怀龙 译
为何有人会相信他人是怪物并制造伤害?
非人化过程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理。理解这种心理机制,才能更好地避免受到仇恨与暴力政治的蛊惑。
以令人毛骨悚然的私刑事件切入,细致辨析非人化的本质,并援引大量历史事例,探讨非人化与种族主义的关联、等级制背后的心理学,以及人类彼此承认的意义。
![]()
6.《心理学原理》
〔美〕威廉·詹姆士 著;田平 译
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詹姆士用十二年撰写了这部经典,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心理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意识流理论,并大致确定了此后百余年心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范畴。
全书共28章,涉及的主题包括感觉、知觉、大脑功能、习惯、意识、自我、注意、联想、记忆、思维、情绪、意志等。
![]()
7.《汉语称谓词典》
向熹、俞理明、钟如雄 编
搜集古往今来汉语中出现的各类称谓词语有4万2千多条,目前最为全面反映汉语称谓历史的工具书。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人际交往十分注重礼仪,称谓就是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汉语称谓纷繁复杂,有总称、泛称、面称、背称、尊称、美称、谦称、贬称、戏称等,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称谓系统,它们是从事历史、民俗、语言等研究的重要资源。
![]()
8.《达尔文与设计:演化有目的吗?》
〔加〕迈克尔·鲁斯 著;张刘灯 译
生物的复杂形式意味着“设计”,因而也意味着存在一位造物者——
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这一论点提出质疑近150年后,我们仍会从设计的角度来谈论生命,例如眼睛的功能、蹼足的用途、鳍的设计。
为什么设计论观点如此顽固?历久弥新的达尔文主义必然会推翻这一论点吗?
本书梳理自古希腊人引入设计观念,到达尔文演化论的诞生,直至延续至今的设计-演化论争的思想史脉络,对双方观点做出全面而公正的评价。
![]()
9.《数字时代的人论文库》
洪亮 主编
已出书目:
超人类主义:改造人类状况:历史、哲学与现状
脑:一个关系器官:一种现象学—生态学构想
韧性赛博格:与起搏器和除颤仪同生共死
人类世的宇宙论:泛心论、万物有灵论与后人类主义的局限
“更好”有多好?:理解人类增强计划
面对人工智能、人类增强等前沿技术对传统人论带来的挑战,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亟需从自身的问题传统出发,重申“人之为人”(being human)的重要性。
打破学科界限,综合文理方法,从多角度切入,回应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的危机与新希望。
![]()
10.《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
侯建新 主编
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欧洲文明的多卷本著作,将内容拆解为16个核心专题,覆盖文明演进的关键维度。
欧洲文明实为成形于中世纪的次生文明,是古典、基督教、日耳曼等多种文明元素长期磨合的产物。这一视角打破了“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刻板印象,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个孕育了现代文明内核的关键时期。
全书最鲜明的特色是提出欧洲文明五种“元规则”,将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程序权利、自卫权利、生命权利等贯穿欧洲发展的这些核心准则提炼为文明的“胚种”。这些深层次规则决定了欧洲社会的走向,更成为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根基。
2025商务印书馆双十佳图书(大众类)
1.《反思无人机》
〔法〕夏马尤 著,焦静姝 译
无人机,战争新时代的定义者。
第一部系统全面思考无人机理论意义的开拓之作。无人机时代带给我们的不是“监视与惩罚” ,而是“监视与毁灭”。
无人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夏马尤把“无人机”问题作为一个政治—伦理—法理的综合议题:他不仅讨论技术与战术,更把无人机置于“国家对人类的猎捕”、责任分散、远程暴力合法化与民主监督弱化的框架中加以批判,从而构建了一套有关“无人机作为政治想象与权力实践”的理论话语。
![]()
2.《国史大纲》(简体字版)
钱穆 著
一部影响了几代国人的中国通史不朽之作。
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为抗战中陷入绝境的中国军民注入必胜信心。
时隔85年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让钱穆先生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探寻国史真谛,召唤民族之魂。在这部通史巨著中,钱穆先生以纲举目张之体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历史进程,对历代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风习、文化思想及其相互影响均有深刻揭示,以此阐明中国时代变化之特征、一脉相承之传统、多元宽容之文明、治乱盛衰之缘由。
![]()
3.《诗与非诗:十九世纪欧洲文学札记》
〔意〕贝内德托·克罗齐 著;郭逸豪 译
“诗的美,如同哲学的真,是坚不可摧的。”
克罗齐为撰写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所作的札记。他以直觉式的洞见捕捉到了司汤达、波德莱尔、莫泊桑、福楼拜、易卜生等文学家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呈现的诗性表达,以及由此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与思想魅力。
![]()
4.《倭黑猩猩与无神论者:在灵长类动物中寻求人道主义》
〔美〕弗朗斯·德瓦尔 著;李霞、胡牧 译
以倭黑猩猩比照现代人类,“高文明”是否意味着“高道德”?
从猿到人,万物之灵长究竟走了多远?
热爱和平的倭黑猩猩,究竟是演化史上的孱弱异类,还是伊甸园中理想人类的化身?
本书引用大量文化典故和灵长类动物的行为轶事,将动物王国的生动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哲学分析交织在一起,由此生动而深入地揭示了生物精神世界的奥秘,探讨了宗教/非宗教与社会性/生物性道德哲学之间的复杂关联。
![]()
5.《条条大路通作文》
王鼎钧 著
百岁文学大师王鼎钧给中小学生的作文课。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书重在启发,一窍通了百窍通,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条条大路通作文”。
![]()
6.《单于“六骒”:驴的丝绸之路文化史》
张弛 著
驴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驴,司马迁称其为“匈奴奇畜”,几千年来,驴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戏路很宽。
驴很好骑,吃得少、走得远、能负重、好驾驭、能拉磨。张果老和阿凡提都喜欢倒骑驴;南宋诗人陆游骑驴游历,写出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自家驴驯化伊始,它一直是人类社会与动物彼此互动的见证者。大量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表明,驴不仅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家驴的传播研究呈现出全球史的特点,尤其与早期丝绸之路高度重合,拓展了传统史学的领域,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
![]()
7.《流动的盛宴:不可思议的食物之旅》
〔英〕萨拉·默里 著;向丽娟 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罗新教授作序推荐,一本关于食物如何旅行的书。
橄榄油、三文鱼、番茄、口香糖、咖喱、香蕉、酸奶、葡萄酒、茶、草莓、小麦和玉米从农场到餐桌的非凡之旅。
食物从产地到餐桌,平均要经过上千公里的旅行。本书讲述了食物从农场到餐桌的非凡之旅,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政治、经济、环境甚至艺术的深远影响。书中讲述的十二个故事,呈现了饮食全球化的宏大图景及其背后的技术创新。
![]()
8.《世界地图的故事》
龚缨晏 著
一部专门讲述世界地图制作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重要作品。
探寻世界地图背后的故事,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实例,生动追溯世界地图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巴比伦时期一直延伸到现代。
![]()
9.《两河一周》
〔美〕梭罗 著;李家真 译注
这本被梭罗自嘲的“冷门书”,被后世誉为与《瓦尔登湖》齐名。
惠特曼在书上批注,凯鲁亚克深受其启发。
随梭罗泛舟两河,梭罗通过描写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的七日漂流,引导您的呼吸跟随文字慢下来,像河水一样冲刷精神淤积。
给现代人的心灵处方,本书需耐心沉浸阅读方见奇效。
![]()
10.《量子纠缠》
〔美〕杰德·布罗迪 著;周晓青 译
人人都能读懂的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描述原子、光子、电子等微小物体的行为,它肆无忌惮地碾压我们的常识,它加速科学进程,它启发哲学思考,它改变人类生活!
基于定域性和实在性为代表的常识观念,我们会认为,无论我们观察与否,物体有其自身属性,而且对其中一个的观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
但是量子纠缠这个概念打破了这一常识。作者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将物理学家为理解量子纠缠而提出的诸种假说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帮助非专业读者一窥理论量子物理之门径。
![]()
专家评委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