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环球网才曝出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签署85亿美元的矿产协议,如今,又有消息称西澳大利亚矿山正源源不断向中国输送着制造高超音速导弹的关键材料?
这个看似矛盾的局面,恰恰揭示了当代国际关系中经济理性与安全焦虑的深刻撕裂。锆石这种不起眼的矿物,正在成为观察中美战略博弈的绝佳窗口。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澳大利亚作为美国最铁杆的盟友,却在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原料。西澳大利亚的两座锆石矿山——Image Resources和Thunderbird,分别被中国龙佰集团和燕钢集团控股,产品百分之百输往中国。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政府不仅批准了这些交易,还通过北部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基金向其中一座矿山提供了1.6亿澳元的优惠贷款。
锆石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它能承受超过1800摄氏度的高温,是制造高超音速导弹耐高温部件的理想材料,同时又是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包壳材料。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内部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全球战略资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锆石的分配利用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军事技术进步的关键问题”。而澳大利亚的供应恰好解了中国燃眉之急。
(图2)
![]()
地缘政治的吊诡之处在于,当澳大利亚与美国签署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图2),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加工领域的垄断时,它却在同时为中国军事建设输送着关键原料。
这种精分式的政策不仅体现在矿产领域,从达尔文港99年租约到达尔文港的中国企业中标,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始终在安全焦虑与经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
数据不会说谎。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对俄罗斯的锆石出口激增300%,这意味着澳大利亚产的锆石可能通过中国间接支持着俄罗斯的战争机器。
这与澳大利亚强烈谴责俄罗斯入侵、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战略矛盾让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显得格外分裂。
军事战略家基尔卡伦的建议或许指出了出路:建立对双用途矿物的最终用户监控机制,实施锆石海绵出口许可制度,同时推动买家多元化。但问题在于,在全球矿产市场中,要找到能替代中国这样规模的下游买家谈何容易。更何况,中国在关键矿产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撼动的。
(图3)
![]()
中澳关系的复杂性远超表面所见。一方面,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堪培拉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这种经济依赖与安全担忧的并存,使得澳大利亚在对华政策上始终难以找到平衡点。
当中国大使肖千邀请澳大利亚“携手”北京时,澳大利亚防长马尔斯(图3)却直接强硬对话,回应“我们不会与中国牵手”,这种外交辞令背后的信号再明确不过。
锆石贸易背后的更大图景是全球战略资源争夺的白热化。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竞赛加剧和全球核能复兴,对锆石这类特殊材料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西方国家试图重构关键矿产供应链,但中国在加工环节的优势和澳大利亚在资源端的依赖,构成了短期内难以破解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