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澳大利亚人正以惊人速度摒弃传统的朝九晚五办公室工作,最新报告发现仅有38%的Z世代拥有单一全职工作。
这项发人深省的数据来自任仕达最新报告《Z世代职场蓝图:快速变革,聚焦未来》。研究显示,在攀爬企业晋升阶梯曾是职业成功标志的世界里,Z世代正在重新定义规则。
半数年轻职场人士计划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暂停工作,仅6%打算长期坚守现有岗位。超过三分之一(35%)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离职。
社会企业家米莉·班尼斯特来自悉尼,现年28岁,属于日益壮大的Z世代群体中的一员。她主动摆脱朝九晚五的机械工作,致力于构建以自由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职业生涯。
在海外成功建立自由职业业务后,班尼斯特女士受自身平衡事业抱负与慢性疾病的经历启发,创立了青年心理健康慈善机构。她表示,Z世代的职场态度并非消极躺平,而是以自身方式重新定义成功。
“人们存在误解,认为Z世代在抗拒工作概念,”她说。
![]()
米莉·班尼斯特(如图)属于日益壮大的Z世代群体,他们正主动摆脱朝九晚五的机械工作
“我不认为情况如此。我认为他们正在重新定义当今的工作模式。
“如今的节奏、压力乃至可能性都已截然不同,传统的‘学习、工作、退休’模式根本不符合这代人的现实处境。”
班尼斯特女士将同龄人的频繁跳槽归因于他们清楚自己的目标,却不知如何实现。
“他们环顾四周心想:现在完全是生存模式。如果感觉这份工作不合适,而我有机会找到薪酬更高或更符合价值观的岗位,他们就会果断行动,”她解释道。
![]()
“他们怀揣着这样的希望:只要持续追随兴趣所在,同时兼顾生活成本,终将找到更有意义的事业。因为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
班尼斯特女士指出,她近期开展的研究显示,86%的年轻人因生活成本压力而放弃了梦想。
“在人工智能兴起、住房危机、疫情冲击、生活成本攀升、入门级岗位减少的多重影响下,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局面,”她表示。
“我们正经历希望赤字——如果连日常杂货都负担不起,更不用说安身之所和心理支持,工作的意义何在?
![]()
“他们在探索如何构建不牺牲身心健康的事业。否则,一切又有何意义?”
班尼斯特女士认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Z世代陷入不可持续的恶性循环。
“这是全方位且持续不断的压力源。施加在这代人身上的重压如此之多。未来还可能恶化到什么程度呢?”
班尼斯特女士表示,虽然人们常开玩笑说Z世代(出生于1997年至2012年)员工懒惰、缺乏动力且自以为是,但实际上他们非常有抱负、注重目标导向且适应能力强。
“我们目睹了代际之间的严重脱节和真实摩擦,”她说道。
“我认为那些不仅将这代视为管理难题,更将其视为共同设计未来工作模式的合作伙伴的工作场所,才能真正留住他们。”
全球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22%的Z世代员工曾离职,这一比例在所有世代中最高,其中超过半数正在积极寻找新工作。
澳大利亚任仕达公司总经理安吉拉·安娜西斯指出,雇主们正见证Z世代对工作认知的根本性转变。
“许多人选择在职业生涯早期暂停工作并非因为倦怠,而是将其作为重新调整、旅行或重新定位目标的主动选择,”她表示。
“这代人不畏惧打破传统职业时间线。在职业生涯早期花费六个月从事自由职业、进修学习或探索激情项目,在他们看来不是风险,而是一种策略。”
安娜西斯女士强调,与前辈不同,Z世代不会将忠诚度与任职时长划等号。
“如果职位与他们的价值观、成长预期或生活方式不符,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离开——有时甚至在一年内就会做出决定,”她补充道。
安娜西斯女士指出,传统职业阶梯正在缺失若干层级——自2024年1月以来,全球入门级职位发布量下降29%,其中科技、金融和物流领域跌幅尤为明显。
但她表示,Z世代正通过组合多种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学习、寻找提供真实晋升路径的雇主等方式,自主搭建职业发展通道。
“澳大利亚的Z世代并非消极懈怠——他们充满动力。他们渴望成长、意义和灵活性,并且愿意快速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她总结道。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作者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