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为人的能力,是AI不能取代的……面向未来,教育体系需要改变的核心在于:当AI能回答几乎所有问题时,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追问,并更深入地探索世界。在这一过程中,AI应成为孩子的工具,而非替代者。此外,除了提问能力,孩子心智与情感的健全发展,也将成为关键能力。”
近日,在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上,谈及AI与教育的话题时,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如是说道。他愈发关注AI时代下孩子的多元成长。
今年是新东方第17年举办家庭教育论坛,今年的论坛主题为“从‘赛道’到‘原野’:重构孩子成长的生命格局”,以期回应时代变革下的普遍教育焦虑。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强在致辞中表示,确立“从赛道到原野”这一主题,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焦虑的深刻反思,强调从“赛道思维”转变为“原野思维”的核心,是守护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和幸福力。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强)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在开幕致辞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已从“家事”上升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强调在科技变革与多元挑战并存的当下,教育需坚守立德树人核心,守护教育的人性温度。
![]()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席家庭教育专家杨淑文)
在开幕对话中,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与俞敏洪从文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多元视角,围绕“重构孩子成长的生命格局”展开深度对谈,为论坛奠定了关注心灵秩序与生命价值的核心基调。
![]()
(对话嘉宾从右到左,依次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新东方直播间CEO 张晓楠)
北京大学历史系赵冬梅教授则从儿子辍学这一真实事件为切入点,结合个人深切的反思,发出了振聋发聩的灵魂“三问”:为何看不见孩子的美德?为何生命要以如此方式消耗?作为母亲,我究竟在做什么?她引用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引发在场观众对教育价值与育人目的的深层叩问与反思。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
论坛多个环节直面当前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面临的现实挑战,为破解教育内卷、重构成长生态提供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林小英在题为《从教育内卷中“脱嵌”》的演讲中,精细剖析了社会加速发展背景下,学生的时空被绩效化考核挤压的现状,揭示了“个人兴趣被卷入竞争”、“假兴趣”与“假努力”普遍存在的教育悖论。她呼吁全社会保卫孩子的“闲暇时空”,认为这是重建青少年内在秩序、激发自主性的关键。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林小英)
“随着年龄增长,空心病问题日益严重,并在高三达到最高点,51.2%的高三学生符合空心病筛查标准(针对7万名中小学生的样本数据)。”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揭示了过度竞争和数字产品泛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侵蚀。他尖锐地指出,“内卷的教育,导致三败俱伤”,并从“心理病、教育病、时代病、科技病”四方面入手,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包括立法限制未成年人夜间使用网络、建立无手机学校等釜底抽薪之策,强调“好的环境最疗愈”,为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了实践路径。
![]()
(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李玫瑾教授同样聚焦“内卷”问题,深入探讨其对家庭和睦、父母耐心及孩子成长意愿的剥夺等议题,呼吁全社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心理抚育,帮助孩子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李玫瑾教授)
论坛压轴环节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周濂教授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周雷进行的《关于教育的哲学性思考》对话。两位嘉宾从哲学高度审视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引发了深度的思想碰撞。周濂教授强调,在AI时代,家长在教育中应保持开放的探索精神,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这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
(对话嘉宾从右到左,依次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周雷)
教育从业者年度必读丨《教育科技这一年:教育+AI新纪元》火热销售中,点击小程序购买⬇
扫码加入多知新书交流群,共同探讨教育+AI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