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深圳市民吴长阳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和几名受害者,一起去了北京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反映冤情,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去中央第八巡视组,所以一直都忙着向有关部门提交资料。
随着中央巡视组进驻广东开展巡视,深圳海韵大厦被非法侵占案引发公安部门的高度关注。恰逢此时,新华社《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的评论引发广泛共鸣,文中批判的「将合理诉求当麻烦、以『捂盖子』避矛盾」的「舆情过敏症」,与这起案件中受害者五年维权的困境形成鲜明对照。
该案中,以范某鹏、范某海为首的团伙通过「套路贷」连环陷阱,侵吞价值超20亿元资产,涉案团伙关联非法商会运作、公职人员陈某贤涉嫌利益输送等问题浮出水面,成为深圳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典型案例。
受访者吴长阳坦言:「媒体报道的持续跟踪与信访渠道的不断反映,这起案件不仅引起了北京相关部门的关注,深圳方面也已启动调查。长达五年的维权之路,终于看到了希望。我衷心感激国家与政府的担当,感谢真正为民办事、坚守职责的工作人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与法治建设标杆城市,我坚信深圳坚持用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守护公平正义。」
![]()
法治亮剑:
巡视背景下的案件深查
2025年7月,中央巡视组进驻广东开展工作为期两个半月左右。深圳海韵大厦侵占案的查处进程迎来关键推动。
7月31日,吴长阳等人前往公安部,反映一起涉及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财产涉嫌遭黑恶势力非法侵占的情况。该案件因涉案重大且性质恶劣,已严重损害深圳作为全国法治建设示范城市的形象。接待过程中,两名值班警官先收取了相关材料,认真听取案件详情并在电脑上记录相关事实后,随即引导吴长阳前往另一房间,由一位公安部领导出面接待。
吴长阳兴奋地表示,该领导认真听取了海韵大厦等案件相关情况,全程细致记录,将关键信息逐一记在工作簿上,还进一步询问了该团伙的具体作案手段。期间,该领导还在电脑上查阅了吴长阳遭诬告陷害的相关材料。交流过程中,该领导透露自己对广东陆丰的相关情况较为熟悉。全过程均有录像记录。
![]()
最后,他对吴长阳表示,要相信党和国家,并向吴长阳出具了《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转送去向告知单》,内容显示:「你提出的信访事项,已转送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甄别处理。」这一进展迅速传导至地方,深圳市公安局对此案高度重视。
2025年8月7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当天第一个接待了吴长阳。8月8日,深圳市公安局多个分局联合对范某鹏、范某海等涉嫌黑恶势力团伙的违法事项进行调查。
![]()
2025年8月12日,深圳市公安局一领导接见了吴长阳,并与吴长阳核实了2021年10月,当时该单位一名领导和四名警官向吴长阳解释,其在2021年8月控告范某鹏、范某海等人合同诈骗案,认为对方涉及套路贷,不属于经济犯罪,应交由刑侦和扫黑办侦查办理,故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并让吴长阳与在场的扫黑办、刑警支队的负责人进行案件对接。不久,深圳市公安局及龙华分局联合成立了专案组,但专案组成立一个多月,负责该案警官在2021年11月因受贿陆丰政协黄某忠而耽搁至今。吴长阳对记者展示了相关案件刑事判决书。该领导还表示,如有市公安局联合龙华分局成立专案组联合调查,证明该案重大且性质恶劣。直到2022年7月18日《关于吴长明信访的答复(处理)意见》证实了2021年深圳市公安局联合龙华分局对范某鹏、范某海团伙成立专案组联合调查的事实,及对海韵大厦(现更名为金华大厦)的商户实施暴力涨租的侦查,全过程均有录像记录。
![]()
吴长阳直言,该案一直没有解决的原因,是因为其团伙的律师团队起到关键作用,范某鹏、范某海团伙反复利用民事诉讼,以警察不得插手「经济纠纷」为由,阻拦了公安的调查。
作为全国首个法治建设示范城市,深圳已细化落实266 项改革举措,完成率达79%,连续三年位居法治广东建设考评榜首,在全国法治政府评估中稳居百城前列。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 2024 年出台《深圳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在司法机制健全方面,以司法保护公正高效、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作为一级指标,司法审判公平正义、司法程序严格公正、司法活动监督有力作为二级指标。《评价体系》明确,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强迫交易、损害商业信誉,以及侵犯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职务犯罪、虚假诉讼、「盗抢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评价体系》为此案的依法查处提供了制度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其明确将「司法保护 公正高效」作为核心指标,剑指不正当竞争、虚假诉讼及侵犯市场主体权益的职务犯罪。这一体系与海韵大厦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高度契合——范某鹏团伙实施「套路贷」、前公职人员陈某贤涉嫌利益输送构陷受害者等行为,恰是评价体系重点打击的违法类型。
吴长阳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不能让害群之马破坏了深圳的法治环境。范某鹏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公安部门接访等一系列进展,层层彰显出对黑恶势力「亮剑」的坚定决心。这座城市用制度创新守护公平正义的实践,正通过此案的查处过程,向社会传递着「法治先行」不是口号,而是每个市场主体都能触摸到的现实保障。
事件回顾:
海韵大厦被掠夺的背后
深圳龙华区地标海韵大厦的易主风波,暴露出一段横跨数年的黑恶势力非法掠夺链条。这座由吴长阳家族投资2 亿多元建成的6万余平方米综合大厦,曾是年营收达五六千万元的区域经济名片,却在2020至2025年间,被范某鹏团伙强行侵占五年之久。
该团伙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设下连环陷阱,先是安插「卧底」吴某方潜伏吴长阳身边,摸清资产状况后,诱使吴长阳借入月息3%的高利贷作为;随后通过扣除高额手续费、砍头息(如1500万元借款被扣540万元)、逼迫「借新还旧」等方式叠加债务,最终以「无力还款」为由,仅支付2671万元便强占深圳市阳明荣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深圳海韵王牌国际酒店有限公司40%股权,对应资产总价值超20 亿元。2021年,海韵大厦被更名为「金华大厦」。
吴长阳透露,陆丰市八万商会自2010年起便已存在,直至2022年后才挂靠陆丰市工商联。但诡秘的是,陆丰市工商联出示的一份《关于成立陆丰市八万商会的批复》,落款时间却是2010年11月1日,还被特意做了过塑处理。范某鹏团伙不仅伪造商会公章用于借贷合同,更滥用诉讼与仲裁程序为掠夺所得洗白。这个披着商会外衣的地下钱庄,已形成数亿元现金规模的放贷能力,每笔资金流动背后都暗藏对借款人巨额财产的觊觎,以非法占有借款人资产为目的。范某鹏、范某海团伙用于巨额放贷的资金,实则涉嫌非法集资。
该团伙控制着超百万平方米违建物业,其中金悦大厦3 楼至7楼,12楼,过半楼层都是龙华监管局办公的地方,坊间传金悦大厦13楼是范金鹏的私人会所,开展地下钱庄业务,内藏巨额现金,单次放贷规模可达数千万元,以及对其大额现金借款本金合法来源存在高度可疑性(有生效判决书可查)。深圳市金富鹏实业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5月搬离金悦大厦。2024年之前,范金鹏曾持深圳市金富鹏实业有限公司99%股份,目前仍在金悦大厦13楼出入。
![]()
吴长阳笑称,最近接连收到范某鹏散播的谣言:一会儿谎称已向自己支付巨款,一会儿又污蔑自己要携家人跑路。「我和家人至今仍留在深圳积极维权、绝不退让,正是为了妥善处理当年为建设、管理海韵大厦,向亲朋好友所借的资金。」他还强调,若案件进展顺利,自己能恢复偿还能力,定会通过贵报及其他媒体向公众登报告知。而范某鹏根本不可能出面处理上述资金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范某海与律师廖某跃曾商议如何「完美处理」涉及深圳市阳明荣实业有限公司和自己亲友的债务。「这两人当时竟认为只要把我抓进去坐牢,就能赖掉所有债务。我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相关证据。」
荒诞困局:
父子三人被逼打工还债
据吴长阳透露,吴某方曾潜伏在自己身边,既是范某鹏团伙实施「套路贷」的关键一环,却也深陷「帮凶」与「受害者」的矛盾漩涡中,被这位当代「黄世仁」设局。拖著两个儿子一起沦为打工抵债的工具。
2021年6月6日,吴某方向吴长阳陈述:「我当初就因为欠了范某鹏的钱,他不光逼我『父债子还』,还刻意制造虚假流水,连我两个儿子都没放过,逼着他们互相担保替我还债。到现在,我们父子三人没别的办法,只能给范某鹏打工抵债。这笔债,根本还不清啊。」
「说起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吴某方眼眶泛红,无奈地叹息。」吴长阳回忆道。
再曝线索:
因偷税漏税被罚千万元
2025年2月,范某鹏的陆丰市十六届人大代表资格、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已终止。吴长阳透露,已经明显感觉到现在有多个部门开始认真调查关于范某鹏等人被群众举报违法事项。最近对范某鹏上百万平方米违建建筑进行调查。
吴长阳进一步透露,范某鹏团伙多年来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的同时,还涉嫌系统性偷税漏税。曾协助范某鹏、范某海开展放贷业务的多名关联人员,近日已被深圳市税务部门依法追缴税费、滞纳金及罚款合计约630万元,加之此前该团伙关联人员已被追缴的400余万元,目前该团伙相关人员因税收违法被依法追缴的款项累计超千万元。
![]()
吴长阳指出,上述两人的税收违法绝非孤立事件,而是范某鹏团伙在非法敛财过程中,掩盖巨额非法所得的「常规操作」。「利息收入是他们高利贷业务的核心收益,但通过不申报、少申报的方式逃避缴税,本质上和伪造合同、滥用司法程序洗白资产是同一套逻辑。」他强调,该团伙单次放贷常达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现金,此类资金的来源合法性本就存疑,而偷税漏税行为更像是为非法资金链「遮羞」——通过隐瞒收入规避监管,掩盖其从非法集资到高利转贷的全链条违法事实。目前,关联人员税务处罚已形成完整的行政追责记录,其背后是否关联范金鹏团伙的整体资金池运作,仍待深入调查。
随着海韵大厦案涉嫌非法侵占、权力勾连、税收违法等维度的持续突破,该团伙涉嫌「非法集资 - 高利放贷 - 非法夺产 - 资金违规运作 - 偷税漏税」的完整违法链条正逐步浮出水面。
吴长阳表示,表面看似风光的范某鹏,实则近年深陷资金紧张的困境。其大儿子范某财关联的公司,早在 2019 年便因涉案进入执行程序,该案件(2019)粤0306执4238号至今未结;近日该案已恢复执行,相关执行案号为(2025)粤 0306 执恢 831 号。该公司曾假意以「协商调解」为由,诱导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待对方按要求撤回执行案件后,范某财便迅速变更公司法定代表人,以此恶意手段成功赖账。截至目前,仍有65万元款项被其刻意抵赖,拒不归还。而资金链本就紧绷的范某鹏团伙,近日又因税务问题遭遇重击:累计超千万元的刚性支出更是让其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更别说偿还涉及海韵大厦的相关债务。
诉而复撤:
滥用司法资源掩盖恶行
2021年,范某海以人大代表身份向观澜派出所报警,称自身遭人诽谤。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经过调查后,于当年 12月9日针对「龙华某鹏帮黑史秘辛」视频传播一事作出了认定:因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违法事实成立,决定对该案件不予处罚。
2023年7月23日,范某鹏、范某海以诽谤罪为由,将相关人员诉至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2023粤0309刑初825号)。时隔近半年后的2024年1月22日,二人不仅申请撤诉,于同日在无新证据的情况下就同一事由又起诉(2024粤0309刑初101号),却又在同年12月30日再度提交撤诉申请。
针对上述两次撤诉申请,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分别出具刑事裁定书,均明确指出:范某海、范某鹏的撤诉申请系其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依法予以准许。
吴长阳对此表示:范某鹏、范某海之所以恶人先告状,因为要对外伪装自己为「受害者」,向外界博取同情与帮助。却又害怕法院查实自己的恶行,所以滥用司法资源。这种诉而复撤的做法已经违反司法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若撤诉后无新证据却以同一事由再次起诉,法院可依据「滥用诉权」认定其行为违背诚信原则,进而驳回起诉。
![]()
20 亿资产争夺战背后的法治思考
近日,新华社发表评论《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称:网络已成为表达民意、反映社情的重要渠道。但有的地方以及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患上了「舆情过敏症」:将网上合理诉求视作「麻烦」,把正常的问题反映放大为「风险」,动辄采取「捂盖子」「灭火」等方式来应对,而非直面问题、解决矛盾。这种「把民情都当作舆情」的认知错位值得警惕。
吴长阳再次明确表示,自己向媒体提供的所有资料均有扎实证据支撑,绝非无据之言。他同时提到,对于范某鹏团伙中确实对该团伙违法事实不知情的律师及相关人员,可不予追究责任,原因在于范某鹏本身是极善于伪装的「双面人」,常以虚假表象迷惑他人,不少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利用的。
20亿资产被「套路贷」巧取豪夺,非法商会挂着官方名头敛财,关联人员逃税被罚——这些乱象曾让人揪心。但当看到中央巡视组进驻后,公安部领导接访、深圳多分局主动对接,当范某鹏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违建建筑被拆除、税务部门接连追责,又真切地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正在穿透迷雾。
我们殷切盼望海韵大厦案能借由「亮剑」行动的扎实推进,为「法治」二字书写下一份不负民心的圆满答卷。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
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此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