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日韩之间经贸关系的事儿挺热闹的。
10月30日,中日双方坐在一起讨论经贸问题。
会上,中方直接向日本提出了一个明确要求。
希望日方别再限制那些中国公司,尽快把它们从出口管制的“特殊名单”里放出来。
根据媒体报道,日本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收紧对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而不少中国公司就是这些限制措施的主要目标。
那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专家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日本和韩国自己心里也打鼓。
他们有点担心,如果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些顶尖科技领域真的快速发展起来,那他们在相关行业的好日子可能就要到头了。
中方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说起来,这个三国自贸协定的想法已经酝酿了十多年,谈判也谈了快十年,进程一直被搁置着。
有分析指出,对日本和韩国来说,签这样一个专门的协定可能“亏本”。
因为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很多过去需要从日韩进口的东西,现在中国自己就能生产了,日韩能从中获得的好处自然就没那么多了。
不过,虽然困难不少,但前景也并非一片黯淡。
有学者保持乐观,认为既然推动自贸协定是三国共同的目标。
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推行“美国优先”、频频加征关税的国际环境下,中日韩三国反而可能更需要抱团取暖,加强合作来应对不确定性。
有观点认为,日本可能会因此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加强与中韩的合作,形成一个区域合力,反而是条更可行的路。
中方敦促日本放开对中国公司的限制,就是想双方能一起维护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
中国与日本:竞争与互补并存的经济伙伴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经贸往来十分密切。
贸易规模上,双方年度贸易总额长期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中国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向日本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等消费品。
日本则向中国出口汽车、半导体制造设备、高端电子元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竞争性在增强,比如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
但互补性依然明显,日本的核心零部件与中国组装制造形成的产业链深度融合。
中国与韩国:深度依存的经济共同体
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约3600亿美元,接近韩国与美日贸易总和。
中国对韩国出口智能手机、电脑等成品。
韩国对中国出口集成电路、精细化工原料等关键中间产品,韩国半导体出口的约60%销往中国。
这种结构使供应链依存度极高,韩国主要企业如三星、SK在中国均有重大布局。
中日、中韩经贸关系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国在绿色经济、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共同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符合各方利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