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的晶科能源前三季度营收下降33%、净亏损39亿元时,这些数字背后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共同考题。
10月30日晚间,晶科能源交出了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9.86亿元,同比下降33.14%;归母净利润亏损3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盈利12.15亿元大幅下滑。
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营收161.5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0.12亿元。
在行业供给侧改革深化与硅料价格回升的双重背景下,这份财报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毛利率自今年行业调整以来首次转正,环比提升4.77个百分点;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4.71亿元,环比大幅改善。
![]()
行业深处的价格压力
光伏组件价格下降,成为晶科能源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背后,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价格压力直接体现在企业财报中。晶科能源在组件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的情况下,依然面临净利润亏损。这种“有量无利”的状况,折射出行业当前的发展阶段。
根据中原证券近日发布的光伏行业月报,国内光伏装机规模呈现波动。2025年9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9.66GW,环比增长31.25%,但同比仍下滑53.76%。
行业供给侧改革正在深化。国家能源局负责人指出,光伏行业需要从资源导向转向效率和盈利能力导向。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和投标策略正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
财务韧性的具体体现
仔细分析晶科能源的三季报,依然可以发现一些积极的财务指标变化。
公司毛利率转正,环比提升4.7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这一变化源自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管控的成效。
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更为明显。三季度单季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4.71亿元,环比大幅改善。在净利润为负的时期,现金流的改善往往意味着运营质量的提升。
此外,在计提超5亿元老旧设备减值的情况下,公司环比减亏5.08亿元。这一细节表明,剔除非常规因素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好于报表利润数字。
![]()
技术路线与全球布局
面对行业挑战,晶科能源的应对策略集中在两个方面:技术升级和全球布局。
技术层面,N型TOPCon成为晶科能源的战略重点。公司新一代Tiger Neo 3.0组件搭载27%效率TOPCon电池,实现670W功率与24.8%组件效率。
截至2025年三季度,晶科能源已具备高功率产能超20GW。较高效率产品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差异化优势。
全球布局方面,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2025年1-9月,公司实现光伏组件出货量61.85GW,继续稳居全球第一。
储能业务则提供了新的增长可能。前三季度,公司储能产品发货量快速增长,向全年6GWh发货目标稳步推进。雅典国际机场123.8MWh储能系统的交付完成,展示了公司在光伏之外的业务拓展能力。
![]()
光伏行业的整合之路
晶科能源的业绩表现并非孤例,而是整个光伏行业整合期的缩影。
产能过剩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硅业分会统计,9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2.9万吨,环比增加5.3%,中国主流硅片企业硅片产量56.85GW,环比提升6.46%。
在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实的背景下,行业落后产能有望淘汰,产能出清过程将持续。这一转变正在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从过去的行业竞争内卷走到今天,下一步走向整合是唯一的出路。”技术、资本、市场三重过滤,推动价值门槛维度的抬起,光伏不再是任何一个玩家都能下场竞逐的资本游戏。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晶科能源的三季报,既反映了行业共同面临的价格压力,也展示了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与全球布局上的思考。
毛利率转正与现金流改善是当前亮点,而N型TOPCon技术与储能业务的进展则关乎长远发展。在这个行业转型期,企业的每个选择都在影响未来的发展路径。
行业整合期的晶科能源,正在从组件制造商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这一转变能否成功,将决定企业在下一轮行业竞争中的位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