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共创话剧《谁在敲门》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当巴山夜雨浸润最后一场演出的落幕掌声,当蜀道长风裹着艺术的余韵漫过川渝大地,11月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画上圆满句点。
这场每三年一度的国家级文化盛宴,自10月16日启幕以来,以“群星”“文华”为钥,叩开中华文化之门。
巴山蜀水之间,绘就中国气派。
在近一个月的时光里,将艺术的璀璨与人民的欢腾熔铸成交响,让巴蜀大地成为展现中国文艺繁荣气象、彰显中国气派的生动舞台。
舞台为卷:在光影间勾勒立体中国
数字是文艺热度最直观的注脚,更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生动见证。
23部文华奖参评剧目、4台参评节目组合共演出54场,吸引着全国观众走进剧场,其中19场线上直播创下1492.2万人次观看纪录;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的广场舞、曲艺、舞蹈终评和惠民演出舞动山城,86支队伍、2150名演员汇聚山城,线上线下圈粉超3100万人次。
![]()
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话剧《生命册》。
265分钟,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小人物的个人成长史跃然舞台之上;一个接一个曾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角色鲜活而出,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他们经历的酸甜苦辣中变得立体了起来……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举行期间,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话剧《生命册》在重庆连演两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响彻全场。
“我们很多人的祖辈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进城之后如何完成‘回望’,我想这在很长时间里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专程从成都赶来的话剧迷谢宣仪走出剧场,这样跟上游新闻记者感慨道。
![]()
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话剧《北上》。出品方供图
同样源自茅奖获奖作品的话剧《北上》,则将象征着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的运河之美搬上舞台。古今对照间,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传承,连接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
川渝携手不只是体现在展演、评选的组织上,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重庆市话剧院首次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谁在敲门》同样令人侧目。
舞台上,川东农家小院以及这里一家三代的生活被完美复刻。城乡变迁与时代洪流下的个体选择,演员们用方言演绎家长里短……既包含着川渝生活的烟火气,又提出了更加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人思考到底是“谁在敲门”?可能是时代之门,也可能是我们的心门。
![]()
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话剧《觉醒年代》。出品方供图
当然,令人激动的还有杂技剧《先声》。演员们不断腾空、跳跃、翻飞,八十多年前东北抗联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话剧《觉醒年代》更是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演员们举手投足间,是从百年前延续至今的中华儿女的爱国心、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志。
这些剧目如点点星光,在本届盛会中串联成片,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立体中国,便在舞台上跃然生辉。
人民为主:在欢腾中共赴“群星”之约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中国艺术节的办节宗旨,在本届盛会中得到了最具象化的表现。
![]()
第二十届群星奖舞蹈获奖作品《织卡织卡》。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2064、3100万,这两个数据同样足够亮眼。
作为本届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活动在重庆举行。
2064,这个数字正是本次汇聚山城的群众文艺演员的数量,他们带来的79个扎根生活、脉动时代的群众文艺节目,在过去20多天里,不仅角逐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群星奖”的舞台,还走进了山城的广场、学校,线上线下“圈粉”超过3100万人次。
从巴南区的融汇茶花广场,到九龙坡区巴国城广场,再到永川区兴龙湖广场……普通百姓在散打评书《笑谈重庆》里感受重庆的市井百态;通过评书《烈火浓情》重温2022年重庆山火救援现场的惊心动魄。
来自北京大兴区文化馆老年舞蹈团的舞者,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他们带着舞蹈《质本洁来还洁去》走进綦江和渝北的剧场,让山城市民看到了对生命哲学的解读;酿酒姑娘的劳动喜悦也在四川省选送的舞蹈《酒曲踩出幸福谣》中显露无遗;新疆的《地毯上的新娘》则展现了维吾尔族热情奔放的婚俗风情。
![]()
第二十届群星奖曲艺获奖作品《非诚勿扰》。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接地气,有生气。这些群星奖参评作品,从邻里温情到乡村振兴,从人工智能到基层治理,从反腐倡廉到非遗传承,皆从平凡小事中挖掘真善美,满是人间情、烟火气。
剧场外,街头巷尾赞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文化演出”的市民,都是“人民当主角”的生动写照。
当艺术走出殿堂,与百姓零距离接触,文化的种子便在心中生根发芽,汇聚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川渝携手:绘就“以艺促旅”生动图景
自古以来,巴蜀文化一脉相承,艺术早已成为两地人文相亲的纽带。文华奖参评剧目里,藏着川渝同心的深情。
现实主义题材话剧《谁在敲门》由川渝共创,将两地一家亲展现得淋漓尽致。重庆歌舞团打磨多年的舞剧《杜甫》,写意式地呈现的是“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舞剧中,川渝观众都耳熟能详的点滴可谓不胜枚举。
![]()
剧场里,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没有停过。重庆市文旅委供图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值此重庆、四川共同承办中国艺术节之际,梳理两地近年来的文艺发展成就不难发现,文艺精品数量节节攀升已成醒目标签。
重庆原创舞剧《绝对考验》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重庆原创魔术作品《天女散花》 斩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演员曾恋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南充市杂技团创排的的魔术节目《邂逅》斩获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
本届艺术节,川渝这份情谊在“以艺促旅、以旅彰文”的实践中愈发深厚。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观演+旅行”的沉浸式体验模式,让巴蜀大地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
围绕本届艺术节,川渝两地携手推出了“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
![]()
本届艺术节中,濮存昕、冯远征等大咖走进剧场同青年戏剧人交流。
在重庆,“两江艺境·都市人文线”“艺术聚落·创意新潮线”“光影潮玩·赛博都会线”,让游客穿梭于美术馆、剧院、创意街区与大美山水之间,尽情感受新韵重庆的无穷魅力。重庆56家热门旅游景区还对持有十四艺节观演门票或相关凭证(嘉宾证、演职人员证、演员证)的游客,推出5折以上门票优惠福利,邀游客共赴艺术与美景的盛宴。
![]()
“青年戏剧种子计划”活动现场吸引了非常多的青年戏剧创作者关注。
如重庆大足借舞剧《天下大足》东风,推出了“观剧畅游”计划。观众凭演出票根可享受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景区门票优惠,让不少追着演出而来的外地粉丝完成了一趟货真价实的文化之旅。
江苏大剧院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一直都是一票难求,本次参评文华奖更是让不少戏迷追到重庆,顺便来了一趟“8D魔幻”旅行,和剧目有关的文创产品更是成了剧场外的“香饽饽”。
舞台是缩写的山河,台词是流动的史诗。在每一次抵达中,去发现“文化中国行”的时代答案。
从舞台上的精品力作,到街头巷尾的群众欢歌;从川渝携手的文艺共创,到文旅融合的全新探索,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如一束光,照亮了中国文艺发展的蓬勃脉动。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锦旗拍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