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光》宣传照。(深圳市文化馆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詹裕敏)11月4日,“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在重庆举办,本届群星奖获奖名单同步揭晓。广东选送的音乐作品《追光》、舞蹈作品《最后一球》、戏剧作品《热点》、曲艺作品《风火山》以及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合唱团分别“摘星”,荣获这一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广东实现四大门类“全满贯”,获奖数量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一。
广东的五件获奖作品中,其中两件来自深圳:音乐作品《追光》由深圳市文化馆、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联合打造;曲艺作品《风火山》由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东莞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共同打造,这也是深圳连续两届在该赛事中取得“双星”成绩。值得一提的是,《追光》的获奖,是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近10年来,广东省在群星奖音乐类项目中首度“摘星”。
群星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每三年举办一届。据了解,本届群星奖参评作品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29.5万群众文艺工作者参评,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最终60个作品(团队)获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各10个。
自1991年正式设立以来,广东省已连续二十届亮相群星奖,并创下多项佳绩,累计获奖200余项,涌现出大量贴近百姓生活、彰显岭南风情、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广东佳绩的诞生并非偶然。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工作,坚持评创双促,在创新工作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加大惠民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做好第二十届群星奖参评工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强化全省“一盘棋”统筹,广泛发动21个地市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多轮专家评审、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反复打磨提升作品质量,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对潜力作品和团队给予多轮创排专项资金扶持。
而深圳连续两届“双星”的佳绩也离不开多年打造的群众文艺创作长效机制。在深圳市文化馆统筹下,全市已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群众文化精品创作选拔网络,并形成“主题共议、项目共推、人才共用”的协作机制。此外,针对本届赛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设立专项扶持资金,联合市区文化部门,以“共建共享”模式集结优质资源。深圳还将人才培养作为涵养群众文艺发展的“活水源头”,依托“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孵化优秀作品与团队,通过“鹏城孔雀计划”等渠道引进专家强化指导,定期举办“知行大讲堂”等培训提升全市文艺工作者创演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