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民航事业在“振兴东北”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加速追赶态势。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机场群布局日趋完善,沈阳、大连、哈尔滨三大干线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先后突破2000万人次,长春、延吉、佳木斯等支线机场航线网络不断加密,干支联动、内外衔接的航空运输体系初步成型。然而,与东部沿海相比,东北民航在基础设施容量、口岸功能、国际中转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尤其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化的新机遇、中小机场差异化发展,亟需一批标杆性项目带动能级跃升。
![]()
在东北地区众多中小机场中,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成为突出代表。这座始建于1952年的机场,1985年开通民航后历经四次扩建,2011年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的支线机场,目前年旅客吞吐量已达180万人次,国际旅客占比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每周往返韩国的航班达124架次,成为中、俄、朝三国交界区域的重要航空枢纽。然而,随着2023年文旅市场复苏,机场设施老化、容量饱和的问题日益凸显,现有4C级标准已难以满足200万人次以上的吞吐需求,因此迁建工程被提出规划建设并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
![]()
延吉机场迁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新机场选址延吉市中心西北8公里蘑菇顶子附近,紧邻延吉西站,坐拥延龙高速、长珲高铁等交通网络,交通便捷。新机场按照民航飞行区等级4D标准设计,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万吨的目标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3万平方米航站楼,1座1500平方米的航管楼及空管、供油、消防救援等设施,预计2029年竣工并实现转场飞行,估算总投资117.4亿元。
迁建工程自2023年启动前期工作以来,仅用18个月便完成立项、可研、初设、用地审批等全部关键环节,创造了东北地区民航重大基建项目审批新速度。2024年9月,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25年6月,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批复初步设计及概算;7月,建设用地组件一次性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9月,主体施工、监理、检测标段集中挂网招标,最终由中建、中铁、中交等央企联合体中标,实现“当年批复、当年开工”。目前,现场已完成清表90万立方米,土石方试验段、地基强夯、排水涵沟等先导工程全面铺开,航站楼、跑道、航管楼等核心标段预计将于2026年春季进入结构施工高峰,2027年底实现主体封顶,2028年启动设备安装、联调联试,2029年第三季度开展校飞、试飞及行业验收,确保开通运营时实现“一夜转场”。
![]()
延吉新机场的建设,不仅将终结老机场跑道短、机位少、航站楼容量饱和的历史,更将依托口岸、区位、政策叠加优势,打造面向东北亚的“空中桥堡”。从更高视角看,延吉机场迁建是东北民航“十四五”规划“一干八支”格局的重要支点,将与长春机场形成“干支联动”双枢纽,与长白山、通化、白城等支线机场构建覆盖吉林省东南部的航空网络,显著增强区域对外通达性和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同时,作为我国面向朝鲜半岛、日本海方向的最近航空口岸,新机场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北通道,为跨境旅游、寒地经济、冰雪产业、国际物流提供新引擎,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