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前言
谈判桌上刚刚浮现缓和迹象,转瞬之间便风云突变?
10月26日,中美经贸代表在吉隆坡举行闭门磋商,双方均承认对话取得阶段性成果。美方当场表态,将暂缓对中国特定商品加征额外关税及港口附加费,并对长期引发争议的“穿透性审查机制”暂不推进实施。
中方则展现建设性姿态,宣布将原定施行的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延后一年执行,为双边技术性磋商争取更充分的时间窗口与回旋空间。
![]()
贝森特“泼冷水”,老套路了
正当外界期待两国关系迎来回暖契机之时,美国财政官员贝森特公开释放警告信号,声称一旦中国继续收紧稀土出口,美方将立即恢复并扩大关税制裁范围。
面对这一表态,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11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国的稀土管理政策早已依法落地,相关主管部门多次强调,该举措旨在优化审批流程、遏制资源非法外流,完全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合法合规、无可指摘。
![]()
沟通才能搭建互信桥梁,协作方可化解深层矛盾,这才是破解僵局的根本路径。若一味以恫吓制造对立,用高压换取让步,只会使问题陷入更深的泥潭。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面落实两国元首在釜山会晤期间达成的重要共识,坚决叫停一切挑衅性动作与无谓消耗行为。
贝森特所倚重的这类施压话术,实则是屡试不爽的“旧剧本”。每当中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美方总会祭出此类强硬言论,企图通过心理威慑迫使中方退让。然而这套沿用多年的策略,真的还能奏效吗?
![]()
此前,中美在马来西亚的会谈中曾形成多项共同理解,双方就部分产业合作方向及限制松绑议题交换意见,一度为紧张的双边关系注入稳定预期。
然而共识尚未冷却,美方即未兑现其放宽技术管制的承诺,反而迅速转向,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重新启动高强度封锁程序。
此举不仅令前期谈判成果形同虚设,更严重侵蚀了中方对美方履约诚意的信任基础,为未来务实协作蒙上厚重阴影。
![]()
如今,距离釜山会晤结束仅过去三天,美方再次率先打破对话氛围,高调质疑中方的合作意愿与行动一致性。
这种在达成共识后反复摇摆、主动挑起争端的做法,与其高层释放的积极信号严重脱节,令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评估美国是否真正具备维系稳定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
回顾数年前美方发起的大规模关税战,结果非但未能实现所谓“再平衡”,反而导致国内通胀飙升、供应链紊乱、企业成本激增,普通民众生活负担显著加重。
![]()
彼时的经济震荡至今余波未平,美国自身亦遭受重创。眼下美方似乎有意重拾旧策,摆出一副“强势回归”的姿态,更多是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压力,进行象征性表演而已。
中国的稀土地位无可撼动
稀土的战略价值究竟几何?今天的稀土早已超越传统矿产范畴,成为决定全球高科技竞争格局的核心要素。
![]()
从高端芯片制造到国防军工系统,再到新能源汽车与风力发电设备,几乎所有尖端科技领域都深度依赖稀土材料的支持。而在稀土开采、分离提纯以及深加工等决定产业链主导权的关键环节,中国牢牢掌握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与产能规模。
现代科技体系的每一次跃迁,背后都有稀土资源的强力支撑。仅一艘现代化核动力潜艇的建造,就需要消耗近4吨各类稀土元素。
![]()
在全球稀土版图中,中国的战略优势极为突出——已探明储量高达44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够稳定供应全部17种稀土元素的国家。其稀土精炼能力占据全球市场份额逾九成,堪称世界稀土工业的中枢引擎。
美国打脸充胖子
美方自然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但在公开场合仍强作镇定,宣称可在两年内实现稀土供应链完全去中国化,试图营造自主可控的假象。
![]()
然而无论其如何布局、投入多少资金,短期内根本无法建成一个具备规模化、稳定性与成本竞争力的替代链条。
为突破困局,美国正积极游说盟友,试图组建所谓“稀土伙伴关系网络”。
但这些潜在伙伴各有软肋:部分国家技术能力薄弱,难以承接复杂工艺;有些地区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需求;另有国家受制于严苛环保法规,连基本开采许可都难以获批。这样一个松散联盟,连最基本的上下游衔接都无法保障,遑论构建完整产业链。
![]()
更关键的是,这些国家并非甘愿听命于华盛顿的附庸。对于美国主导的资源整合倡议,多数反应冷淡,不愿卷入地缘博弈成为牺牲品。
反观中国,则展现出高度的战略灵活性与外交主动性。推迟实施出口管制,正是为双边协商保留弹性空间,推动谈判持续向前。
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缺乏底线或可随意施压。中方清晰传递立场: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相待与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上。一边高喊合作口号,一边持续施加胁迫的行为,本质上是对合作原则的背叛,不可能促成实质性进展。倘若美方执意延续此类操作模式,中方手中握有的战略工具也绝不会束之高阁。
![]()
稀土争端看似聚焦资源管控,实则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能否真正放弃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以平等、诚信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
如果美方始终奉行“谈时笑脸相迎、转身翻脸施压”的双重标准,又有哪个国家愿意长期忍受这种缺乏诚意的互动方式?
美国亟需重建其严重受损的外交信用体系。不能一面郑重签署协议,一面暗中设置障碍、预留反悔条款。连最基本的信任基石都无法维系,何谈开展长远合作?
![]()
真正的合作,源于彼此尊重与对承诺的忠实履行。若连这一基本原则都无法坚守,即便签署再多文件,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中国已以实际行动展示了最大诚意,为对话敞开大门、留足余地。美方此刻需要做的,是拿出切实举措,兑现其应尽义务。
若其仍将合作视为单方面索取利益的工具,把协议当作可随意撕毁的操作筹码,最终失去的将不只是中国的信任,更是整个国际秩序对其信誉的根本认可。
![]()
结语
中美关系发展至此,胜负不在声量高低,不在姿态强硬与否,而在于谁能保持战略定力,以真诚推动互信,以行动赢得尊重。
倘若美方依旧沉迷于旧有霸权逻辑,拒不调整错误路径,终将把自己逼入孤立无援、进退失据的困境绝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