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当下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集体向高端突围的浪潮中,江淮汽车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体现了其营业收入115.13亿元,同比增长5.54%,环比增长20.44%,销量达到91,099辆,环比增长0.23%。这些数据表明,江淮汽车的“高端突破+基盘稳固”双引擎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这家拥有61年历史的车企带来了营收和销量的双增长,标志着其正式迎来“业绩拐点”。正如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在8月11日央视直播中所言:“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无人区,总要有人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
技术赋能的“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底层支撑”:双引擎筑牢业绩基石
江淮汽车的业绩跃升,根植于“高端品牌破圈+传统业务托底”的协同发力,两者共同构成业绩增长的核心双引擎。 作为江淮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超高端品牌首款车型,尊界S800超预期的市场表现,无疑是江淮汽车向高端突破的重要底气。2025年5月,尊界S800超上市19天大定突破5000台,4个月后,这一数字攀升至15000台,且90后用户、家庭用户占比显著,成功实现从“传统车企用户”到“年轻高端群体”的产品力破圈。此外,项兴初董事长在央视直播中表示,将其定位为江淮的“头号工程、明星业务”,足见其在战略转型中的标志性地位 。
![]()
而无论是江淮汽车的冲高底气,还是尊界S800的破圈基础,都源于江淮汽车始终坚持的高研发投入与技术深耕。2025年1—9月,江淮研发投入超30亿元,同比增长超30%,其中尊界S800单款车型便申报341项专利,堪称“专利密集型产品”,在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场景生成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
在技术落地层面,尊界S800更是将优势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电池PACK体积成组效率提升至64%,有效延长续航里程、DHE155发动机凭借46.4%的热效率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四激光雷达支撑L3级智能驾驶,“ICDC全域线控智慧底盘”可轻松完成横向出库,精准匹配高端用户对“智能+豪华”的双重需求。这也正是项兴初强调的“江淮四大核心能力”中,“整车集成开发能力”与“用户体验层设计能力”的具象体现 。
![]()
与此同时,传统业务则是江淮汽车支撑高端突破战略的底层支撑。2025年1—9月,江淮皮卡销量突破4.5万台,稳居行业第二、商用车领域,新能源轻卡销量超1.5万台,重卡新能源交付近3500台,转型成效显著、在国际出海市场上,成功打造5个年销超万台市场、2个年销8万台地区,中高端轻卡出口更是连续14年居行业第一 。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江淮61年造车底蕴所铸就的“深耕能力”,更为主推高端品牌构筑了稳定的现金流与用户基石,让“高端突破”无后顾之忧。
![]()
生态协同的长期逻辑与双引擎的战略内核
从行业视角看,江淮“双引擎”战略的本质,是对智能新能源产业“低价内卷”与“高端空白”矛盾的精准破局。通过与华为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江淮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如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常态化运营,以及基于鸿蒙OS的智能座舱量产装车。同时,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显著,2024年达到34.6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5%,这不仅提升了技术实力,也为“高端突破”重塑品牌价值提供了坚实基础。
![]()
此外,江淮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证明了其战略的成功,如2024年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商用车等多个细分市场表现活跃,出口表现持续攀升。这些数据和案例表明,江淮汽车正通过“双引擎”战略,跳出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短期业绩的稳固和长期价值的增长。江淮汽车与宁德时代构建的“网状生态协同”模式,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技术、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入合作,支撑了其战略的落地。这种模式与传统车企的“链式合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通常局限于单一领域或线性合作模式。
研发端,组建超5000人的专属团队,成立尊界上海研发中心,还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等顶尖高校及院士团队,共研新架构、新材料,构建全球顶级创新体系;
制造端,联手打造尊界超级工厂,依托华为iDME技术实现“数字孪生”,每秒采集30万条工厂数据,今年8月首次直播便收获超4000万观看量、1.4亿曝光量,成为行业智造标杆;
供应链端,联合240家全球一流伙伴结成“品质同盟”,实现“一车带全链”,带动上下游向高端升级;
管理端,全面对标华为推进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LTC线索到回款变革,建立采购、质量等端到端能力中心,改革预算与考核机制,让一线作战单元更具敏捷性。
这一系列动作,正如项兴初所言,江淮与华为的合作形态已超越技术赋能,进入“体系重塑+伴生融合”的深度阶段。将华为近40年的ICT技术与管理经验,与江淮61年造车底蕴深度融合,实现“伴生式发展”,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 。
![]()
而与宁德时代的深化合作,则聚焦新能源核心部件,夯实“长期技术壁垒”。2025年10月双方签署的协议,围绕先进动力电池产品、前瞻研发、新材料应用展开,既联合攻关“技术领先一代”的电池解决方案,又推进平台化车型研究与海外市场共拓,还通过“技术创新+成本贡献”专项,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成本优势 。这一合作,恰好填补了江淮在新能源核心部件领域的协同空白,为双引擎注入“续航+成本”的双重竞争力。
这种“车企+科技巨头+核心供应商”的生态模式,让江淮跳出传统主机厂的定位,成为'新能源生态整合者'。通过整合华为的ICT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与自身造车底蕴,构建起技术-制造-供应链全链条优势,为“双引擎”战略提供长期支撑,更为行业提供了“生态协同破局”的可借鉴范式。
战略纵深:认知重构与组织进化的底层逻辑
项兴初董事长与撒贝宁的对话,还揭示了江淮汽车战略转型的深层逻辑:这不仅是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更是认知范式与组织基因的全面重构。
面对撒贝宁提出的“步子是否太大”的疑虑,项兴初以61年造车底蕴为锚点,指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转型中的结构性困境,强调中国汽车产业已具备“举国创新体制、完备制造业基础、庞大工程师队伍”三大核心优势,为高端突破提供了历史机遇。这种认知突破体现在尊界项目的全流程:从联合220余家供应链伙伴构建“品质同盟”的生态体系,到引入华为IPD流程推动整车开发的组织变革,江淮打破了传统车企“链式”合作模式,构建起“网状”价值创造体系。
![]()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江淮展现出精准的战略聚焦。项兴初明确提出“四门独门绝技”:整车集成开发能力、用户体验设计能力、高效混动与热管理技术、绿色敏捷制造技术,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智能新能源赛道建立差异化优势。这种聚焦策略在尊界S800上得到具象化呈现:其双层流全时四温区空调箱、28回路气囊控制器等创新,不仅突破行业技术天花板,更推动了安全测试标准的整体提升。
![]()
组织变革则为战略落地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过对标华为推进流程化组织转型,江淮建立端到端能力资源中心,同步改革预算、激励和考核机制,实现“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这种变革效能在物料风险评估等场景中已显现:跨领域团队仅用两天便完成传统模式下需数周的流程重构,组织敏捷性显著提升。
车友观察: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跨越的新航程
当前,智能新能源市场已从“增量竞争”迈入“存量竞争”,品牌力与技术力成为核心壁垒,而江淮的“双引擎”战略,既解决了短期业绩痛点,又满足了长期主义下的必要增长需求。
![]()
展望未来,江淮的路径清晰且坚定:在“十五五”期间,江淮汽车计划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将超过销售收入的1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双路径,全力推进尊界项目商业成功与后续车型开发,以实现从传统车企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型。目标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百万销量、千亿营收”,更计划以“十年”为周期打造尊界品牌,正如项兴初所言,“打造品牌要按十年规划,唯有世界一流团队,才能造世界级产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