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峰会向来被视作亚太经济合作的“晴雨表”,但2025年在韩国庆州落下的帷幕却透出一股复杂的信号。一边是《庆州宣言》白纸黑字写下人工智能、供应链韧性等务实合作蓝图,另一边却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悄然“退场”和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这场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会议,最终成了一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角力的缩影。
![]()
多边主义“消失”的背后:美国单边主义的阴影
翻开《庆州宣言》,敏锐的观察者立刻发现一个关键变化——往年被反复强调的“多边主义”一词彻底消失,连世界贸易组织(WTO)都未提及。这一调整绝非偶然。用个形象的比喻,过去全球贸易像一场由WTO主持的“大家庭会议”,各国按统一规则行事;如今却更像一场“街头博弈”,强者更倾向于一对一施压。特朗普政府在此次APEC期间的表现堪称典型:他与中国达成双边贸易协议后便提前离场,对需要共识的多边场合兴趣寥寥。这种“美国优先”的策略,直接削弱了APEC作为多边平台的功能性,甚至有人调侃:“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比APEC的联合声明更有存在感。”
美国的转向并非孤立现象。宣言中虽未明说,但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框架被频频提及,暗示着未来贸易规则可能更依赖灵活的区域协定而非全球共识。这种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并非福音——小国在双边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而大国则能通过单边施压获取更有利条款。多边主义的退潮,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正从“规则共治”滑向“力量博弈”,这一趋势对亚太长期稳定的冲击不容小觑。
日本的政治挑衅:地缘政治火药桶再添新柴
如果说美国的单边主义是暗流,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则堪称明火。她在APEC期间公然与台湾地区人员会面,甚至以“总统府资政”相称,这种挑衅行为直接踩踏中国红线。中方反应迅速且强硬,外交部立即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消除负面影响。高市早苗的举动看似政治作秀,实则暴露了日本在亚太战略中的投机心态——既想借中美博弈牟利,又试图通过打“台湾牌”牵制中国。
但日本或许低估了此举的反噬风险。中国不仅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更是区域供应链的核心节点。若中日经贸关系因政治操弄受损,日本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将首当其冲。更何况,美国对盟友的承诺从来充满变数:特朗普政府更关心贸易逆差而非安全保障。高市早苗的“冒险表演”,很可能让日本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
![]()
中方的定力与引领:开放合作才是正途
面对复杂局面,中国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姿态。中国领导人在APEC两阶段会议中连续发声,提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五点建议,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到推进数字绿色转型,每一条都直指当前区域合作的痛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方明确反对“脱钩断链”,强调“拉手”而非“松手”,这与某些国家筑墙设障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的主张并非空谈。前三季度中国对APEC经济体进出口额达19.41万亿元,占外贸总值的57.8%。从秘鲁钱凯港的新航线到东南亚新能源整车工厂,中国与亚太的经济纽带日益紧密。更关键的是,中方宣布2026年将在深圳举办APEC会议,并承诺推动亚太自贸区、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这种以发展为导向的议程设置,恰恰弥补了美国缺席领导力留下的真空。
创新合作:暗流中的曙光
尽管政治阴云笼罩,《庆州宣言》仍不乏亮点。人工智能倡议首次成为APEC首脑级共识文件,明确要求技术“安全、可信、普惠”;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框架则直面劳动力老龄化等现实挑战。更引人注目的是,文化创意产业被首次列为区域新增长引擎——韩国试图借“韩流”推广软实力,但这也为亚太文化多元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这些成果证明,APEC的生命力在于务实创新。当大国在传统地缘政治领域纠缠时,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新赛道反而可能成为突破点。人工智能合作尤其具有象征意义:中美虽在贸易领域针锋相对,但仍在AI治理上找到了共同利益。这种“斗而不破”的微妙平衡,或许正是亚太未来的生存之道。
![]()
结语:APEC的十字路口
庆州峰会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亚太合作的理想与现实。多边主义的褪色和美日的政治操弄令人担忧,但中国倡导的开放议程与新兴领域的合作共识又留下希望。APEC的未来不取决于一场会议的宣言,而在于各方能否在博弈中守住合作底线。明年APEC“中国年”将至,深圳会场能否让亚太经济重归理性轨道?答案或许藏在各国今日的选择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